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穿着皮鞋干农活”的新型农民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5-12-09 11:38:17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记三穗县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石通恩

  本网讯  当下正是农民秋冬种备耕的忙碌时节。

  三穗县长吉乡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办公室里,一身休闲装、脚穿皮鞋的理事长石通恩,正忙着给技术管理员们打电话,询问各地秋冬田翻耕的有关情况,并调度农机设备。

  今年63岁的石通恩,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长吉乡司前村农民,早年他当过代课教师,在家做过养殖,做过木器加工,在外开过印刷厂。2005年年末,正当他开办的印刷厂业务比较红火的时候,他却突然转行种田了。

  在人们的印象中,农民种田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每天都是有规律地生活在家里到地头的“两点一线”中,劳动强度大,但收入却不高,让很多农民烦恼。是什么因素让石通恩放弃了正在红火的印刷厂业务重新回到种田行列中,并把农业项目办得热火朝天呢?带着疑问,12月1日下午,笔者对其进行了采访。

  一天收入800元后的启发

  谈起转行的原因,石通恩向笔者讲述了一个故事。

  2005年秋天,石通恩在凯里开办的小型印刷厂业务正红火的时候,因为老家一件事情需要回来处理,他在一个闷热的下午赶回到司前村的家里。

  时值秋收季节,长吉乡司前村农户们忙碌着在田里收割稻谷。见到乡亲们用原始的刀具割稻谷,辛勤劳作但效率却不高的场面,石通恩突然想起了县农机局闲置的农机收割设备,如果租借来帮助乡亲们收割稻谷并收取一点费用,即使不能创利也能帮助乡亲们收割。基于这个想法,经过一番沟通后,他以300元一天的租金租借了这台闲置的设备。第二天上午从县城把这台农机设备开到赤瓦大坝,按照每亩80元的收费标准为十几家农户收割谷子,当天完成了十二户人家需要组织14人收割3天左右才能完成的收割量。收工后,他回到家里计算了支出,当天净赚了800元。

  在当时,由于各种因素,三穗县境内的稻谷收割仍然停留在人工收割的阶段,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现代农机设备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突发奇想后当天800元的收入,让石通恩发现了一向被人们忽略的农业商机,他认为本地周边区域农业生产今后将进入机械化操作的时代,是一个值得投入的项目。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后,他毅然放弃了印刷业务,2006年购进了一台稻谷收割机,开始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收割作业,由此开始了他“穿着皮鞋干农活”的道路。

  整合资源 壮大力量

  见到收割机的高效与盈利后,三穗县境内农户们也陆陆续续的购进了收割机,分布三穗县各地进行作业。2009年,全县的稻谷产地这块“蛋糕”已经无法满足这些收割机的“胃口”,收割利润陡然降低,由此造成了部分收割机闲置。

  这个时候,石通恩发现,县里绝大部分拥有翻耕、收割设备的农民,业务范围只停留在本县稻谷收割这块“蛋糕”上,对周边县市的市场视而不见,仅仅是作为一种副业而已,并没有“走出去”创利润的思维。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带动大家创造更大的利润成了石通恩2009年秋季思考的问题。

  经过一番实地调查,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的脑海里形成,并及时付诸行动。2009年年末,他邀请本县拥有翻耕、收割设备的农户,共同成立了黔东南州第一个农机服务组织,形成一个跨区域、跨地区进行作业的农机收割、翻耕生产团队,专业从事收割、翻耕业务。经过资源整合运作,时至今日,他带领下的这个农机团队业务蒸蒸日上,创造了更大的效益。

  他说:“除贵州省各地之外,我们农机团队的业务遍及临近的的湖南怀化,最远达广西等地。”

  到了2009年,应对农业生产与农机团队的发展需求,组建一个股份制的合作社方案逐渐在他心里酝酿成熟。经过一番运作,2009年冬季,一个由他担任理事长的三穗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办公地点设置在司前村大坝上,占地2600平方米,合作社在原来农机服务团队的基础上,再投入增加了更多种类农机设备,在三穗县周边县市的农业生产上大施拳脚,进行现代农业生产。

  瞄准土地流转承包新趋势

  当合作社打出成绩后,针对周边本县的农业生产状况,心怀现代农业思维的的石通恩又开始策划一个更大的计划,瞄准了国家土地流转承包政策带来的机遇。

  2014年,作为先期实验,他代表合作社与长吉、青洞、瓦寨几百户村民签订了一份400亩稻田的土地承包合同,农户只需把稻田交给合作社生产,不论天灾欠收或是生产失败,每年每亩保证付给农户200公斤稻谷,增收的稻谷由合作社享有。

  与此同时,合作社增大投入,购买了高速插秧机、高速育秧机、飞行撒播机等系列先进的农耕设备,配备农业技术人员,从育秧播种到防治虫害、机耕机收、统防统治、粮食销售等进行配套性的一条龙生产。

  2014年秋天,合作社首次尝试获得了成功,试验田综合每亩出产690公斤干谷子,合作社与农户得到了一个双赢的局面。按照股金投入比列分成,一名社员当年分到了最高的5万斤稻谷。2015年土地流转600亩,亩产量达到760公斤干谷子,实现了出田谷达“双千斤”的目标。

  长吉村村民甘宗喜说,自己的一亩两分地承包给合作社后,今年不费神就分到了240公斤稻谷。按照他的计算,良田在没有承包之前,不算自己的时间,按照稻田每亩人工生产550公斤产量计算,大致算了一下开支为:购买谷种60元,育秧苗摆秧费100元,请人犁田栽秧收割1010元,肥料50元,农药30元,肥料230元,约支出1300元,可以收成谷子800余公斤,每斤谷子1元,扣除支出,余150公斤左右,自己还多得累。承包给合作社后,自己旱涝保收,分到了240公斤稻谷,非常划算。

  对于合作社的土地运作模式,长吉乡主管农业工作的副乡长杨秀富说:这是一种互惠双赢的农业耕作模式,合适山区土地流转实际,政府部门在接下来的农业生产工作中将对合作社的运作模式进行推广总结,并实施扶持。

  从当初的一台收割机到现在的育秧机、插秧机、拖拉机、油菜播种机、大型犁田机……从当初的10个人的农机团队到现在拥有7个核心社员、23个社员、240个会员的合作社,从10几万元到300万余元的资产。股东的收入也从每年5万元到10万元、20万元的递进。现在,当初跟着石通恩入合作社的股东,基本都盖了房甚至在城里买了房、买了车。

  从农民到老板,再到农民,种田的模式发生了变化,加上每年政府对农业项目的各种补贴政策,石通恩欣喜地感受到,农耕的发展空间有广阔的前景,农民的价值在提升,让他坚定了走农业机械化道路的信心。他告诉笔者,合作社计划明年争取与全县农户签订流转土地1000亩的承包合同进行农业生产,扩大农业服务半径,创立农业产品加工作坊,提高农产品的经济价值,在各级政府和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下,把三穗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成为三穗县现代农业的龙头企业。(万明忠)

责任编辑:杨平【收藏】
上一篇:三穗:电子商务发展稳步上档升位
下一篇:三穗县开展“花季护航”法律宣讲“进校园”活动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