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黎平:蚂蚱卖得俏 一斤蚂蚱2斤肉(图)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5-11-13 13:07:35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捉蚂蚱”是侗乡田间地头的亮丽风景

  本网讯 今年国庆,省城贵阳70余人的驴友团来到黎平地青侗寨,他们是慕名当地的“生态”环境而来。在村民热情款待的宴席上,少不了“飞蝗腾达”的一道“蚂蚱”菜,此道佳肴被游客们啧啧称道。

  蚂蚱,放蜂,乐趣无穷,是农闲时青年人的最爱。在侗乡,捉蚂蚱当下酒菜是寻常事,如今村民捉蚂蚱“赚外快”,成了新鲜事。

  日前,笔者从黎平县德顺乡地青侗寨获悉,今年当地蚂蚱卖得俏,一公斤蚂蚱卖价70元,是猪肉价的2倍多,村民晚上捉蚂蚱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今年集市上最抢手的是蚂蚱”, “捉蚂蚱”成了当地村民闲聊中的热门话题。蚂蚱售价由往年每公斤40元猛涨到现在70元,是当地猪肉价的2倍多……。

  如今蚂蚱在当地成了“抢手货”,基本上不需进入集市就途中被收购商“拦路”抢光。因此“集市上的蚂蚱成了稀有之物”不难理解。由于抢购村民的蚂蚱,收购商有时甚至发生口角。

  据了解,今年从秋收开始,蚂蚱、地蜂等收购广告在该乡就到处张贴,价格20-60元不等。德顺乡地青侗寨村民,早些年就尝到捉蚂蚱赚外快的甜头,今年价好,村民们捉蚂蚱的激情更高。

  每个晴好的晚上,地青寨的侗族妇女便不约而同、三五成群或夫妻双双打着特亮的手电,带上捕捉工具到来到田间、菜地捉蚂蚱。有村民说:“有的全家出动,有的生产小组30%的农户都参与捉蚂蚱行动”。据不完全统计,该侗寨每晚捉蚂蚱多则百余人,每人可捉二斤,多则四五斤不等。

  若雨天,妇女们便在村里的眼镜厂,加工眼镜半成品,每晚也能赚二三十元。

  捉蚂蚱成了村民的一大乐趣。据侗家妇女滋滋有味很有乐趣地介绍:“晚上捉蚂蚱真带劲,到了坡上,大家单独行动,到处捉蚂蚱,什么都不怕,只怕自己捉得少,赚得少;失联了,大家便拿起手机相互联系,基本每晚要捉到深夜,才相伴而归”。

  据说,捉蚂蚱还讲究技巧:“太阳光照最后的地块、田块,才是蚂蚱的集中成群之窝,才有蚂蚱可捉。”要不是她们有意透露,这技巧也许很多人都不会知道。

  有的捉蚂蚱更上隐:“一对夫妻或几个妇女,白天上坡做事,都带手电和多余的干粮,等天黑了也不着急回家,而是顺便在坡上捉蚂蚱,直到深夜方归。”

  特以希为贵。村民捉的蚂蚱根本“不愁卖”。这期间,天天有收购商走村串寨上门收购,据统计,地青侗寨村民每天卖活蚂蚱少则百斤,多则二三百斤,每年捉蚂蚱增加村民收入10多万元。受当地村民影响,该乡周边村的村民也参加到捉蚂蚱赚外快的行动中来。

  蚂蚱体内含有很高的蛋白质,油炸蚂蚱是当地百姓的一道美食,是接待贵宾、下酒的一道“好菜”,这道美食又叫“飞蝗腾达”,在德顺乡,村民捉蚂蚱,既赚外快,又为农除害,已远近闻名,据说,这外快到初冬蚂蚱转入地下才终结。

  11月23日(农历十月十二日)是黎平国家森林公园核心景区——太平山脚下地青侗寨石氏大家族隆重的“鱼冻节”(祖宗节),这天,几千宾客会聚集到这里,1000余桌美味佳肴,捉蚂蚱的无穷乐趣等着你来体验……(姚进忠)

责任编辑:苏慕凉【收藏】
上一篇:三十年老地基突起纷争 联合调解双方握手言和
下一篇:洪州镇“六到位”做好今冬明春农村消防工作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