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岑巩:“以菜为媒”激活农村经济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5-10-19 09:46:07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今年种植了8万包食用菌,年收入就有10多万元。”10月18日,正在种植大棚内采摘香菇的胡泽渊高兴地说。

  “种植的圣女果亩产可达8000斤至1万斤,空运到深圳后直销港、澳、台,每斤批发价达5元,亩产值超4万。”说起自己的供港蔬菜,菜农徐琴滔滔不绝。

  以上仅仅只是岑巩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激活农村经济,带富群众的剪影。

  近年来,该县抢抓高铁时代机遇,围绕打造“供港澳蔬菜基地”目标,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菜农主体”原则,大力发展特色蔬菜生产,积极探索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路径。按照“一年示范、两年推广、三年变样”发展思路,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将朝天椒、食用菌、圣女果、紫甘蓝、生菜等特色蔬菜发展为农业新主导产业。

  “以前我都是在外面打工,母亲年迈需要照顾,孩子上大学需要学费,再苦也不能苦娃娃,就回来种植了15亩辣椒,仅种植辣椒收入就已超 5万元。”伍大林说,靠蔬菜种植致富奔小康肯定不是问题。

  该县的蔬菜种植从试种,到规模化种植,形成种、产、销一体,不仅带富了群众,而且壮大了村级经济,成为群众致富的发展新模式。

  “这里距离长沙只有500公里的路程,搭借沪昆高铁的快速、便捷,蔬菜从采摘到城市酒店饭桌上的时间只需2个小时,不仅让消费者吃到最新鲜的蔬菜,而且还是绿色环保的无公害有机食品。”前来采购蔬菜的湖南客商刘强说,岑巩县生态良好,富含矿物质山泉水浇灌的蔬菜,口感和品质上更优于其他产地的蔬菜,每次运到城里都被抢购一空。

  新鲜蔬菜,不仅餐餐必备,还是致富路上的“主力军”。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该县坚持以农户发展为意愿、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变以往的“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用蔬菜产业激活农村经济发展带动群众致富。

  “今年辣椒刚种下时,我不懂种植技术,政府的农业技术人员经常到地里来指导,平时都是2天来一次、勤时一天要来十几次,现场传授防治病虫害的技术。”74岁的田余莲老人在村党支部带领下也积极发展5亩辣椒,科学化管理让她的辣椒大获丰收。

  岑巩县的农业发展不仅在规模上求突破,更力求品质和多样化提升。以“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领群众发展紫甘蓝、生菜、香菇、凤尾菇、榆黄菇等各类蔬菜,大部分直销深圳、拉萨、韩国等多地,实现年产值近千万元。

  “以前开小车、住洋房,是我们这些农村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大家种植蔬菜致富后,都能开上私家车、住上小洋楼了。”菜农胡毅说, 仅仅只是村子上十万元至百万元以上的农户都数不胜数。

  据了解,该县共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流转土地1600余亩,建成“百亩蔬菜示范基地”2个,搭建蔬菜联栋大棚12座、简易插地大棚30座,建成保鲜冷库120平方米。带动发展本土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组织3家,发展种植朝天椒、生菜、圣女果、紫甘蓝等蔬菜3000余亩,种植食用菌60万棒,预计实现产值2400万元。以蔬菜为媒,该县群众实现了村民住洋房、仓中装满粮、田田蔬菜园、户户农家乐、人人奔小康的幸福生活。(吴寿静 姚福堂)
 

责任编辑:吴茜岄【收藏】
上一篇:岑巩:坚守水清底线让群众用上放心水
下一篇:岑巩:禁毒征文活动让中小学生个个成为宣传员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