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古井古桥有新貌 侗寨村民无“假期”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09-08 09:56:25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近日,正当举国上下都在休假庆祝中秋佳节之际,彦洞村十几个村民却投资投劳,在烈日下不停劳作,他们没有放“中秋假”,而是把“假期”毫不吝惜地挥洒在了村寨公益事业修复古井上。

  锦屏县彦洞乡彦洞村“高桥老”石拱桥位于彦洞村大寨中央,是广大村民出行劳作的必经之路,也是村寨的交通要道。桥底下溪水淌过,溪旁拐弯处有古井一口,井水清凉可口,饮后沁人心脾,爽及内脏,说不出的甘甜滋味。而桥与井早已连为一体,“闷的菊”(侗语,意为“桥下井”)由此得名!水井在农村并不罕见,因其水质绝佳而闻名乡里,前往饮用、桶挑、罐装的人络绎不绝。

  岁月更迭,古井不改。世世代代的彦洞人把她当成“母亲泉”“供养”,每涨一次大水,村民便自觉把井周围的垃圾清理干净,因为古井一是村民们的水源供给,二是消灾驱难的精神寄托,逢年过节,村人老女老少前往祭拜。依《彦洞乡志》记载,该石拱桥于乾隆年末至嘉庆年初修建,具体年限不详。而古桥下的古井因无史料及碑文记载,开凿先辈及年限无从考究。

  据了解,2000年彦洞大火灾后,在街道规划修建时古桥被拆,桥井相连,随之桥下的古井也受损坏,自然而然井水也受较大影响,失去了原味,此后村民们就很少饮用桥下的井水了,水井变成了废井。时至今日,在党和国家英明决策的领导下,百姓们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村民罗朝明、罗国海、罗国铭等人发扬先辈们凿井修桥的优良传统,积德行善,自发成立古井修建小组向广大群众募捐集资修复古井,为村民重新修整出一处便捷的古井水源,实乃顺呼民意。

  村民罗朝明介绍,该工程预算一万元左右,群众募捐款达四千多元,申请村两委也资助部分资金,大概在中秋节期间完工。经公路通往古井路全部用青石板铺就,一直延伸至古井边。若资金允许,他们还在旁边修复一处蓄水拦塘坝,另购置一台消防机,放在水塘边上,以防不测。

  “我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不仅修复的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水源,也修复了我村的一处古风古迹!”当人问起罗朝明修井初衷的时候他总是这样答道。(王芳焯)

责任编辑:田茂琪【收藏】
上一篇:把爱撒遍山乡
下一篇:锦屏敦寨镇:让中职招生“一个也不能少”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