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写尽鱼水百样情——从江县法院驻村干部王志刚工作纪实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06-18 09:29:09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6月10日下午,细雨。翠里乡高武村村东头秧田。从江县法院驻村干部王志刚正埋着头帮潘大爷家插秧。潘大爷在一旁一边理着秧苗一边乐呵呵地对人说:驻村干部好啊,要是没有他们,我家秧不知道要插到什么时候呢。

  今年3月份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以来,从江县法院驻村干部王志刚深入翠里乡高武村,走村入户,与群众交流谈心,了解基层情况,帮助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拉近了驻村干部与基层群众的距离,加深了干群鱼水情。

  真情帮扶得民心

  高武村离翠里乡所在地12公里,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寨,一直以来,该村社会经济发展滞后,是翠里乡最贫困的村寨之一。

  “贫困总是有原因的,要改变现状,就必须了解这个原因是什么。”为了掌握村情民情,摸清发展现状,王志刚把了解村民所思所想所盼作为驻村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进行。“请进来”是指将村干和部分村民代表请到村委会,召开村两委班组扩大会议,详细听取以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通过零距离的交心,了解当地的民情风俗,经济发展状况。 “走出去”是指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促膝谈心,在与群众的交谈中了解村民所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听取群众对本村经济发展意见和建议,有选择性地走访本村各种不同层次的群众代表,通过走访了解群众真正在想什么,盼什么,需要驻村干部解决哪些问题,真正地了解最低层群众的现状和实情,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整理出高武村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和制约高武村经济发展的症结,找准了驻村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在此基础上制定出2014年驻村帮扶工作计划。

  调解纠纷促和谐

  “跟王志刚同志共事以来,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有比较强的调解现场控制力。”村支书梁作勇由衷的感慨。高武村与广西标沙村的山林纠纷,因涉及两省,纠纷至今尚未解决,上级要求,在未能全面解决前,必须保持山场现状,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进山。但在今年5月中旬,广西标沙群众不顾上面的规定,擅自进入纠纷山场砍柴、砍树,从而再度激化两村矛盾,现场几乎失控。

  在接到通知后,王志刚立即向县法院领导汇报,并及时与翠里乡党委政府联系,然后与分管领导、派出所、林业站等领导一道赶往事发现场做好现场稳控,疏散群众,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民放弃了与广西沙标对恃的意见,愿意由县、乡组织出面解决,通过现场工作,双方均愿意通过正常渠道解决问题,并同意在纠纷未算是清楚前不再挑起矛盾。

  法官的职业本能,常常让王志刚以感情和法理把不稳定的因素化解在基层,清除在萌芽状态。归吉村民贾志雄因开挖地基不注意把村民潘仁生的杉树损坏,双方因赔偿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双方情绪都比较激动,王志刚得知后,连夜赶到事发现场进行处置,最终使双方情绪平静下来,达成赔偿协议,握手言和。

  “经王志刚同志调解的纠纷,我们没有不心服的。”贾志雄说。

  引进项目促发展

  驻村以来,王志刚同志与高武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每月驻村不少于 20天,白天与村民一道深入田间地头同劳动,拉家常,晚上走村入户,拉进与群众的距离,把自己融入百姓当中,为群众发展经济出谋划策。针对高武村“原动力弱、产业化低”的现状,他与村组干、党员群众共同商议成立反季节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动群众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目前这项目工作已得到从江县农业局和扶贫办的支持,正在实施。同时,积极落实法院干警“一帮一、一帮二、一帮三”的牵手帮扶措施。到目前为止,共支助贫困党员、困难群众、特困学生的各种费用(含物资)已达10000余元。在得知高武村党员活动室因年久失修,严重漏雨,影响正常办公,他及时向法院领导反映,得到领导的支持,先期已投入现金30000 元,水泥15吨,已完成了进入村委楼的步道硬化,整楼的窗户已全部换成铝合金,其它项目的实施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为了改变村两委干部的工作作风和提高村干的服务能力,他牵头组织村干、党员群众共计12人分赴从江县落香镇四联村和黎平县高屯镇八舟村交流学习,学习他们在产业发展和村级组织建设的先进经验和作法。把别人村级建设和村容村貌管理方面的经验转化成高武村的行动,让高武的村容村貌跟上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

  “只要多付出一点点,就会离成功近一点。我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高武村一定会好起来的。”说到高武村的未来,王志刚信心满满。(刘德美)

责任编辑:苏慕凉【收藏】
上一篇:洛香镇大力发展荷花产业 形成农村经济新亮点
下一篇:从江贯洞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