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村”的新支书在为以后发展想办法,“后进村”的新支书也在为眼下工作推进动脑子。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感召下,岑巩县11个乡镇129个行政村新任村支部书记们立即走马上任,带着全新的历史使命迈步前进。连日来,记者奔赴岑巩县各乡镇,对129个新任村支部书记进行采访。
岑丰村支书杨洪尤:
吃透中央政策,做大做强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十年前,思阳镇岑丰村还是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如今已成为了岑巩县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初冬时节,汽车沿着4.5米宽的通村水泥路行驶,扑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的森林。
“目前,全村拥有黔东南州最大的林下生态鸡场,400亩生态茶园和400亩思州水蜜桃……”要想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突破,这让新当选为村支部书记的杨洪尤倍感压力:“如果在自己手上发展得太慢而被周边其他后进村赶上的话,那简直就是愧对了组织和群众的信赖。”
1993年以来,杨洪尤就一直在岑丰村村委会从事工作,先后担任过村委委员、村主任等职务,岑丰村的变化和发展他一直参与其中,这次当选村支部书记也是众望所归。
“全会公报字字珠玑,全面深化改革的口号如平地惊雷。”谈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杨洪尤满怀信心地说:“将不断加强学习,特别是在土地承包、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方面一定要吃透中央政策,积极引导群众通过合理土地流转来做大做强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双龙村支书杨秀和:
严格依法依规处理家族事务,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小康梦”。
思旸镇双龙村地处岑巩经济开发区和思州古城中间地段,区位优势变得越来越明显,然因交通等因素限制,多年来一直是该县发展较为滞后的村寨之一。
“清官能断家务事。”双龙村2200余人几乎全部姓杨,是一支传承而下的家族。第九届支部换届工作刚刚结束,新当选村支部书记杨秀和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严格按照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来处理家族事务。”
杨秀和是双龙村上届村委会主任。杨秀和坦言:“一家人讲‘人情’,政策、法律很多时候都被群众淡忘。”
杨秀和说,老一辈喜欢凭口立据,随着时间久远变得模糊不清,留下许多历史遗留问题,譬如遇到分山分土等问题,没有可循的法律依据。特别是当人口渐渐增多,土地变得越来越紧张后,原先问都没人问的荒山野地通过开发后,很容易变成群众纠纷的多发地。
“双龙村水源好、溶洞多,区位优势明显,非常适合休闲旅游产业……”杨秀和说,三中全会对农村土地流转指明了方向,下来后将加强学习,进一步改善全村水、电、路等基础实施,大力实施杂稻制种、甜枣种植,积极引导村民通过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增收致富,力争2016年,确保2018年全面实现小康。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