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压实工作责任,确保政策落实到位。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是五个一批的最后一批,是否纳入脱贫攻坚工作统筹安排同步调度,是否将工作责任压实到村指挥所、村两委和网格员的身上。是否按照“应保尽保、应退则退、按标施保、分类施保”的要求,紧紧围绕全县整体脱贫目标工作任务,加强农村低保年度核查和动态管理工作;是否按照“三环节十步骤”工作流程精准认定农村低保对象,实现兜底保障脱贫“不漏一人”;是否规范召开民主评议会;是否规范开展低保年度核查公示和常年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是否精准落实分类施保政策。
图为督导组在刚边乡刚边村指挥所督导工作
二是精准实施救助工作,确保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健康成长。强化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信息的动态监测工作。通过信息动态监测,及时将留守儿童、困境儿童风险等级评估结果通报公安、教育等有关部门,确保精准实施干预帮扶。是否充分整合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儿童福利、未成年人保护、慈善关爱等政策资源,切实解决好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衣食住行等最迫切、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是否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和落实定期走访、应急处置、监护干预、帮扶评估等各项工作机制,会同县关爱救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督促留守儿童父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是否对正处于事实无人监护状态且暂时联系不上外出务工父母的留守儿童的落实监护照料措施,确保其得到有效监护和妥善照料。是否加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阵地建设。依托各村和各学校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并切实发挥功能作用,保障留守儿童课余活动充实、有趣。
图为督导组在秀塘乡乔谷指挥所督导工作
三是精准实施特困人员供养制度,确保农村特困人员实现按期脱贫。是否开展特困供养对象排查认定工作,确保对象精准;是否按照《黔东南州特困供养人员救助实施办法(暂行)》的规定全面落实特困供养救助政策,提高兜底供养水平;是否精准开展特困供养人员能力评估工作;是否签订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失能、半失能照料护理协议,明确好照料护理监护人应履行的相关义务和责任,落实好照料护理费用;是否按季度对照料护理人员进行履职考评;分散特困供养人员住房是否达到安全保障住房标准。是否提升乡镇敬老院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建设新时代新理念新发展高水平养老福利机构。
四是精准实施临时救助制度,补齐贫困户“两不愁”短板。是否以有效解决城乡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为目标,以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制度效能为主线,积极开展临时救助工作。是否落实“乡镇指挥所包村(居)、村(居)委干部包户”走访联系制度,对重点困难群众要确定包保干部;是否以救助服务提示卡等方式,将乡镇包保干部、包村干部、社会事务办工作人员及县级社会救助部门等联系方式向社会公布,以及时告知困难群众,方便困难群众及时求助。是否建立县、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主动发现“救急难”救助三级管理网络,健全信息报送机制,切实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是否建立乡镇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乡镇是否按照《黔东南州临时救助办法(试行)》的规定,开展1000元以下的临时救助审核审批工作。
此次督导工作,切实提高新时期民政职责的兜底作用,为把好城乡低保对象准入关,严把“四关”措施,确保按程序规范操作、入户调查实事求是、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兜底好“最后一公里”,为全县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应有的力量,专递民政好声音、正能量。(胡晓钢)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