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在2019年初,原告宁某某等6人与被告蒋某某因挖掘机租金问题引发争议,后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约定被执行人蒋某某在2019年2月前支付宁某某等6人挖掘机租金共57.59万元,如超期未付,还需支付相应的利息,该协议在法院进行了司法确认。
案件经司法确认后,蒋某某在协议期间却未主动履行义务,宁某某等6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受理后,执行法官通过电话、上门查找以及向其亲友询问等多种途径寻找被执行人,但被执行人始终下落不明,通过相关查询其名下也无可执行的财产。法院将其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并限制其高消费,但效果甚微。在穷尽查找措施情况下,7月中旬,依申请执行人申请,黄平法院发出悬赏公告并在法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对第一个提供被执行人下落线索的给予奖励。公告发布仅半小时,该公告阅读点击量达到五百余次,悬赏执行效果显著。悬赏公告发布第二日,被执行人迫于压力致电执行法官,表示愿意前来协商履行义务。
7月25日,双方当事人见面协商后达成和解协议,约定被执行人蒋某某分期支付申请执行人相关款项。次日被执行人如约将首批案款打入了法院账号,法官也及时将款项转至6名申请人手中。
法官说法:通过微信等新媒体发布执行悬赏公告,充分利用其传播广、速度快等特性查找被执行人,成为当下执行工作的“利剑”,逐步提升案件执行质效。如何申请悬赏公告呢?申请执行人依据法律规定书面向法院提交悬赏申请书,执行法官依法制作悬赏公告,并将悬赏公告张贴到各社区,同时发布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或抖音等新媒体。如发现线索,可及时向法官告知,经核实线索有效,法院依法将悬赏金发放至提供线索人,法院对线索人全部信息全程保密。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