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侗家的月亮绣娘——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刺绣传承人陈显月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8-10-09 11:23:41  来源:黔东南微报  

  侗族是一个偏爱月亮的民族,许多文化事象都与月亮有关,而女性则是月亮最基本的象征义。在锦屏县平秋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刺绣传承人陈显月就是一位通过刺绣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的人。

  近日,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锦屏县平秋镇街上陈显月的侗族刺绣制作坊,见到陈显月正在与街坊邻居们一起刺绣。走进作坊,记者见到侗家小儿背带、圆鼻绣花鞋、刺绣服饰等丰富多彩的侗族绣品,这些绣品都出自陈显月之手。



  侗绣中的精品当属北侗盘轴滚边绣,该绣种仅在锦屏县的平秋、石引、黄门等北部侗族群体中流传,这也是陈显月最拿手的绣法。陈显月告诉记者,一件盘轴滚边绣作品要历经做模、打面浆、粘布、拟模、贴面、镶边和绣花等数十道工序,制作一件完整的盘轴滚边绣精品往往要花一年的时间。

  “这是我们侗家的小儿背带,最能反映绣娘技艺的绣品。”说着,陈显月拿出了一件背带绣品,向记者介绍着侗族刺绣的图腾意义,“背带上的核心图案是这两个圆盘,我们叫月亮盘,里面的图案有龙有凤,还有蝴蝶、花鸟、鱼、葫芦,代表着自由快乐、吉祥如意,用这样的背带背小孩,寓意着小孩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目前,这样一件纯手工刺绣的背带市场均价已经高达7000元。



  回忆起自己刚开始学习刺绣的经历,陈显月把自己比喻成一抹残月,微弱的光照亮着自己前行的路。

  在陈显月12岁那年,体弱多病的父亲不幸去世,家里的重担全压在了母亲身上,幼小的她不得不辍学回家,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挖田、砍柴、喂猪,她样样在行,闲暇之余她开始要母亲教她刺绣。“从小就知道母亲用刺绣换钱来补贴家用,所以我也想学会刺绣挣点钱。”在母亲的教导下,陈显月很快就学会了侗族刺绣的基本手法。忙完白天的活,夜幕降临陈显月就开始刺绣,有时候绣得太晚了,母亲就会在陈显月身边欲言又止,让她早点休息。“那时候家里很穷,连买煤油灯的钱都是省吃俭用省出来的,我晚上刺绣要点着煤油灯……”说到这,陈显月哽咽了。

  月有阴晴圆缺,苦难也总会过去。随着改革开放,1995年在哥哥的帮助下,陈显月在平秋镇上开了一家杂货店,主营侗家刺绣产品。同时,她的小店也成了当地喜爱侗家刺绣的妇女们交流技艺、学习刺绣的场所。

  “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毫无保留地教,因为我担心侗族刺绣会失传。”陈显月说,自己刚开店的那段时间镇上的青年男女纷纷外出打工,去大城市见世面,挣大钱。留在家里,还坚持刺绣的人越来越少。

  石源芳在镇上开了一家五金店,没事总喜欢到陈显月的杂货店串门。“陈老师,你不要搞这个刺绣了,一天才能绣那么点,又累又不挣钱。”刚相识的时候,石源芳劝陈显月改行做点轻松的买卖,但陈显月笑着说:“我只会刺绣,也喜欢刺绣,不觉得辛苦。”在陈显月的感染下,石源芳也热爱上了侗族刺绣,还在锦屏县第二届侗族刺绣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我学刺绣的第一针就是陈老师教的,学刺绣多大年龄都不晚,关键是要有一颗热爱的心。”目前,陈显月已培训300余人,带出十余名徒弟。

  “一条背带,起码要绣一年半的时间,虽然在侗族当地的需求量大,也卖得上价钱,但是报酬与在外打工所得还是不能比。”陈显月说,有很多在家的妇女希望通过刺绣能够挣点生活费补贴家用,她就把手上的订单分给她们做,帮助她们渡过难关。

  有了当地妇女姐妹们的支持,陈显月坚信侗族刺绣不会失传,也蕴含着商机。

  2013年,陈显月筹集资金20万元,租借场地作厂房,创办了锦屏县北侗民族刺绣厂,将当地的绣娘聚集起来,生产开发系列刺绣工艺品。

  家境贫寒、没有文化、靠着刺绣手艺,陈显月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在县、州非遗中心的推荐下,她还带着侗族刺绣产品参加了全国的各类民族文化展览会,开了眼界。

  在陈显月的刺绣作坊里,张贴着一张大大的照片。照片上,陈显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参加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周活动,与全国政协原主席贾庆林亲切握手。

  “从来没想过我能坐飞机去北京,得到领导的关怀,参观天安门,回来之后大家都羡慕我。”陈显月说,现在的自己就像是一轮满月高悬在天幕上,无比知足。以后的日子,她会把侗族刺绣带给自己的荣誉记在心里,继续一步一步潜心研究侗族刺绣,为侗族刺绣的传承发展尽心尽力。(康莉 王道东 杨光洪)

责任编辑:龙庆洋【收藏】
上一篇:锦屏平略镇出了位英雄司机
下一篇:40年沧桑巨变看锦屏隆里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