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6月13日登贵州省苗岭主峰雷公山,虽已入夏,但见山花烂漫,花团锦簇,引来不少游人观赏和摄影爱好者拍摄创作。
雷公山地跨黔东南雷山、榕江、台江、剑河县境,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清水江和都柳江水系主要支流的发源地。1982年6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雷公山自然保护区,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批准为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主峰雷公山在雷山县境,海拔2178.8米,被当地苗族群众奉为“苗疆圣山”。
花团锦簇的雷公山(胡大俊 摄)
盛开在雷公山顶峰的白杜鹃
艳丽硕大的花儿吸引游人留影纪念
雷公山原始森林成片,参天大树遮天蔽日,是宝贵的的植物基因库,生长着近2000种动植物,其中植物种类1390种,列为国家濒危、珍稀重点保护植物24种,世界稀有珍贵树种秃杉是目前国内仅存3个地方中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一处;保护区陆栖脊椎动物有20目50科224种;昆虫有18目80科600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有华南虎、金钱豹、林麝、猕猴、短尾猴、大灵猫、小灵猫、穿山甲、白鹇、红腹锦鸡、大鲵等。雷公山顶建有七六四电视差转台,公路直通顶峰。海拔1600米以上生长着玉兰、杜鹃等树,因常年低温、云雾缭绕,空气湿润,古树枝上长满了一些黑色的毛,就似树为自己披上了一件寒衣一样,称穿衣树;每年暮春初夏,玉兰、杜鹃次第花开,花朵硕大,色彩艳丽,其它山花也竞相开放,将主峰雷公山装扮得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游人走在花径间
晶莹透红的野樱桃
雷山县为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关于“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着力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建设黄果树、荔波、梵净山、雷公山等精品景区”文件精神,推动“全域旅游化、全县景区化”旅游发展进程,2016年6月28日在丹江镇乌东村举行了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工仪式,实施对雷公山旅游景区的二度开发。(余国德)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