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农文旅”结合激活乡村旅游经济——黎平县革命老区的生态发展之路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6-06-20 16:18:10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虽无南泉山中水,却有高场岭上茶。”这是黎平县坝寨乡高场侗寨农耕时期的采茶歌谣。

  2016年以来,黎平县等革命老区积极探索精准扶贫道路,大力发展“两茶一药、木竹、畜牧、优质米、果、蔬”八大产业,积极推进“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打造一城(县城建成区和规划新区)、两带(中路突破示范带和百里侗寨示范带)、多组团(全县各地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点)的旅游模式,使得越来越多的革命老区群众从中获益。

  披着晨雾,踏着朝霞,采茶姑娘三五成群,结伴向茶园走去。

  “摘快的老手一天下来也得一百七八哩,慢的八九十块。”刚下山的高场村民宋光美秤箩筐里的20斤香绿茶就赚得手工钱140元。

  “采茶最好采一叶一芯,即一个芽头、一片叶子。”茶庄技术员潘通武介绍说,高场茶庄现有福鼎大白500亩,龙井茶和黄金桂各200亩,在850米高的海拔种有龙井和福鼎大白茶的一茶一叶,做的都是高端茶,茶叶以分销的方式直达浙江等加盟店面,走中高端市场。

  山饮西湖,雾生龙井,真可是好山好水、出好茶。




“虽无南泉山中水,却有高场岭上茶。”这是笔者在黎平县坝寨乡高场侗寨的茶园采访时,听到该村采茶女唱的歌谣。
 

  据介绍,总投资达400万元的高场茶庄于2009年秋天破土开荒,2010年开始植苗,总面积达1200亩,第一期工程植苗面积达800余亩,到2016年春已投产面积500余亩。目前培训采茶工600人,培训初级炒茶工6人,实现用工量达8750人次,增加农民收入70万元,帮助26户130人脱贫,带动100户农户致富奔小康。

  茶业长得好,并不代表茶业销路好。

  “前几年新建的茶园管理力度大,投入困难,产量和技术也跟不上,销路更愁了。”

  据总经理潘通军介绍,茶庄现在通过引进外资和采取股份化运作方式,由各股东共同出资兴建,并利用高端人群人脉让优级产品直接走近富人区,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高场茶庄现已从‘开荒地植茶树大干一场’时期向‘煮香茗谈古今小品几杯’时期过度。”

  生态扶贫双提升,绿了青山、富了民。坝寨乡党委书记袁再武告诉笔者,乡党委、政府根据黎平县委“两茶一药一游”产业发展战略,结合本乡实际提出了“一茶一药一游”发展战略,并充分依托建设黎平县“百里侗寨”、“党建+互联网”、精准扶贫和综合文化试点等工程,围绕立足农业、种养并举、示范带动、产业致富的发展思路,着力推进“天甫坝寨”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坝寨乡后发赶超蓄足势,备足力!




高场茶庄增加农民收入70万元,帮助26户130人脱贫,带动100户农户致富奔小康。
 

  农村要发展、群众要增收,都离不开产业支撑。

  据不完全统计,坝寨乡目前发展了种养殖大户30余户,其中养殖大户20余户,种植户或联营户共10余户;发展连片种植香竽和香莲各100多亩,完成玉竹、百合、钩藤、天麻等中药材种植达400余亩;建设成茶叶基地3000亩,建成核桃基地3000亩。

  “要注重保护侗族特色、发展红色文化和茶旅一体化来带动脱贫,要动员指导有零星茶园的农户管理好自己茶园,以入协会等方式与茶庄合作,共同努力把茶产业作为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全乡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来培育。要积极帮助村级争取资金项目培育优势产业,走出一条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革命老区发展新道路。”

  坚守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6月2日下午,黎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刘青同志亲自到高场茶庄开展脱贫攻坚调研指导工作时,鼓励茶庄上下整合党建扶贫、村企联建和驻村工作等帮扶资源,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发展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和茶旅一体化来带动贫困群众共同致富。

  据悉,1934年12月19日——21日,中央3万多红军队伍从黎平县城出发,向西行进,途经高场侗寨三天三夜,在那里留下了三个可歌可泣感人故事流传至今。

  “此去陕北三千里,红军尤思高场岭上茶。”就是伟人后代重走红军路时发出的感慨。(余天伟)
 

责任编辑:吴茜岄【收藏】
上一篇:黔东南州爱心义工联合会黎平九潮镇赈灾纪实
下一篇:黎平十万百姓“送别”舍己救人的好支书刘善平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