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加强组织阵地建设、整顿后进提升凝聚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黄平县紧紧结合实际,围绕问题,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巧打“组合拳”,扎实推进27软弱涣散党组织顺利完成整顿,重新焕发活力。
一是分析找准原因出实招。对2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全面分析,详细记录每一个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基本情况,分门别类加以梳理。认真研究“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产生问题原因、表现形式、影响后果等,并进行综合分析、系统研究,形成调查报告,明确整顿目标。采取“一个支部一对策”的方式,分别对27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制定了整顿工作计划,确保整顿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二是加强阵地建设出真招。按照“边配置、边完善、边利用、边维护”的原则,通过多种方式配置各种配套设施,促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提档升级。建立健全“双向承诺”、“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把村干部的权力置于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之下。同时,结合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采取“订餐”、“送餐”等形式,加大对村级班子、村级后备干部、年轻党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村“两委”班子“双带”水平。
三是整顿后进问题出狠招。针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不同情况,创新举措,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对党组织涣散,凝聚力、号召力不强的,按照“注重品行、突出能力、群众公认”的要求,采取村“两委”班子推荐、党员群众测评、乡镇党委考察相结合的办法,先后调整村党支部班子成员24人;对后继乏人的,积极做好后备干部的推荐和培养工作;对精神状态萎靡、作风不扎实、不干实事的,坚持思想教育与组织整顿相结合,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进行自我转化。通过调整,有效改变了班子成员精神面貌,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切实解决有人管事、能管好事的问题。
四是帮带乏力支部出高招。采取县级领导联乡、部门包村,干部驻村等措施,下派62名干部组成27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到经济发展乏力的村,帮助研究发展思路,落实发展项目。目前,帮助村党支部健全完善党建工作制度18项,理清发展思路65条,落实发展项目51个。通过实施“金种子”带富计划和“和谐乡村”建设计划,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灵活运用支部+协会+农户的发展方式,开展“山塘水库承包”、“土地租赁”等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保障农民财产性、经营性增收,切实解决乏力村级组织无集体收益的困境。(廖卿杰)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