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贵州镇远报京乡灾后重建稳步推进 群众生产自救热情高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04-12 12:25:33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近日,笔者从镇远县报京乡灾后重建指挥部获悉,报京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正稳步推进,群众生产生活紧紧有序,春耕备耕生产自救热情高。

  据了解,近期以来,镇远领导,报京灾后重建各工作组和全县各帮扶单位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相继完成入户调查和征求意见,了解受灾户重建家园的思想动态和意见建议,对重建家园的宅基地安排原则、房屋重建原则、建房资金筹借原则等方面进行入户征求意见建议,完成了规划公示,地形图补测、宅基地复核工作,正在做灾后各类重建施工图设计等工作。同时深入了解受灾户春耕生产等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他们解决了春耕生产必备工具、化肥等,群众对灾后重建各项工作赞同率达94.27%以上。

  为了进一步了解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笔者到报京大寨走访了一圈。

  走进报京大寨,虽然一顶顶绿色帐篷依旧,但群众都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在报京村六组,村民周昌才正在做扁担。他说:“春耕开始了,得先把工具准备好。”

  不远处,晚霞中,一个小女孩正座在帐篷外面的小桌上写着什么。当笔者靠近她时,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用手遮住了作业本。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啊,刚放学你就在做作业了,好样的。”笔者蹲下来轻轻地问道。

  “我叫李苏静,今年读三年级了,我这是在学画画。”小女孩回答,“平时姐姐都教我画的,现在姐姐在学校还没回来。”。

  笔者随后来到二组看到,好几个侗家姑娘正在帐篷边绣侗衣,还在说笑着什么。邰木秀告诉笔者:“男人们都上坡干活去了,我们在家就绣侗衣,很漂亮的。”看起来,她们都是侗绣技艺高手,传承人,大灾烧掉了物资,但永远烧不掉侗绣技艺和民族文化。

  无独有偶,当笔者从报京回到镇远古城后,却听说铁溪景区有个“报京余珍风情园”开业了。经了解,原来报京村的龙通秀和邰木香两人在报京火灾后,积极寻找出路自主创业,在镇远铁溪景区开办了“报京余珍风情园”,其初衷是为了收藏报京灾后余留下来的珍藏品。为了尽可能保留珍藏品,两人经过两个多月的走访和收集,才把报京侗寨部分带有浓郁侗族特色的生活用品等收集了起来,现保存于铁溪“报京余珍风情园内”。

  在她两的精心打点下,风情园不仅仅是为了收藏余珍典藏,更多地成了一个展示北侗特色的民族文化展示园。集聚了餐饮(长桌宴)、住宿、停车、侗族生活用品展览、刺绣、踩鼓舞等民族歌舞体验与传承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情园,也成为镇远古城周边最具民族特色的农家乐园,为更多人和外来游客提供与北侗民族文化亲密接触的场所和机会,使北侗民族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李安生)

责任编辑:田茂琪【收藏】
上一篇:镇远县羊场发生雷灾一人死亡 雷雨天安全感何在?
下一篇:镇远县民族局到尚寨乡开展结对帮扶行动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