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施秉喀斯特的“后申遗时代”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10-20 10:55:17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云台山风光 

  摘要:施秉‘申遗’成功,不仅意味着荣誉与机遇,更意味着责任和担当。申遗成功是第一步,后申遗时代对“活态遗产”的保护任重道远。我们有责任把施秉喀斯特这个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好、传承好。“世界遗产名录”设立的目的,无非是保护人类生存的这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上的历史、文化和精神的传承。而对于申请者来说,这显然不是唯一的动力,更多时候,是为了建立一个区域性经济发展的核心吸引物,把保护良好的自然遗产奉献给世界,把山川秀美的美好环境留给后人。

  关键词:后申遗时代 施秉 喀斯特 保护 发展

  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于2014年6月23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标志着,以云台山为代表的施秉喀斯特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的组成部分“申遗”成功,成为继荔波喀斯特、赤水之后的贵州第三处世界自然遗产地。

  保护世界遗产的重要性

  施秉喀斯特申遗成功后,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消息和议论,最多的议论其实也是最传统的争论:申遗之后,保护和开发究竟如何平衡?这并非老生常谈,无数的例子都在证明,申遗成功之后,艰巨的任务才真正开始,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河认为:“我们不仅要鼓励申报世界遗产,更应该关注遗产在一个区域之中的命运。”成功申请世界遗产,这远远不是结束,而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才是真正的难题:如何处理世界遗产的保护、传承、开发,这不仅仅是中国要面对的问题,整个世界都在寻找更加合理的方案。世界遗产的问题,第一,如何保证可持续性的保护?第二,如何让这种可持续性的保护带动整个区域的文化产业发展?第三,如何让这些产业能够烘托、传播世界遗产的文化氛围,而不是将世界遗产淹没在充斥消费、欺诈、全没文化的环境中。

  申请世界遗产并不容易,要经过复杂的过程和严格的程序,而且即便申请成功之后,也有诸多对世界教科文组织的承诺,这些承诺大多和遗产的保护有关。李河说:“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很多时候,申请世界遗产被当作一个文化战略来操作的,但是申请成功之后怎么办?至今没有完善的办法维持可持续的保护和发展,全世界也是如此。我记得德国有一个世界遗产,是一个山谷,和葡萄酒有关,因为当地改动遗产原来的面貌,结果被撤销了。”

  倘若把世界遗产当作一个核心的吸引物,那么它周边产生的一系列文化产业才是真正带来收益的地方。很多人直接想在世界遗产上赚钱的,最终都失败了。所以说,世界遗产的发展必然是区域性的战略,需要在整个区域之中建立完整的战略规划,但是现在能达到这一点的太少了。以核心的遗产带动周边的收入,而这些收入又可以用来投入保护世界遗产,是世界遗产保护和发展的良性渠道,但这并不容易。因为它必须有几个方面的条件,其一是核心的世界遗产有足够的吸引力。我们虽然说已是世界的遗产了,但有很多方面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种就有足够的吸引力了,比如我们的生态真的恢复了吗?杉木河的杉木在哪些地方?我们所说的“四不象”动物呢?猴群都去哪儿了?娃娃鱼在哪里藏身去了?灵猫、华南虎、云豹、林麝……。又如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了吗?云台山是宗教胜地,兴于明朝,盛于清代,三教合一,历史上其道场比肩梵净山……典型的例子是只剩下废墟,殷墟够有历史价值了吗?有!如果只满足于“废墟”和“遗址”,是无法满足“世遗”要求的,因为“人类口述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简称:非物质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类别的重要分支。如果我们只满足于曾经“拥有”,它就很难吸引人去认可的。因为,凡属于“世遗”,是要满足于人们的眼睛去旅行的。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世遗”与环境的良性互动问题。世界遗产的保护需要一个完善而又恰当的周边产业提供动力,但更多的情况是,动力变成了阻力,甚至是破坏力。结果往往就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申请成功了,最终发现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当引进一些所谓的现代“开发”之后,自然景观遭到破坏,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感、文化感不在。充斥的确是低劣和欺诈,让“世遗”淹没在物欲之中,这样的“世遗”不如不要?

  我们记得,施秉《刻道》也曾获国家级“非遗”过,然而,仅此一项,也面临保护“缺席”问题,原由民间组织的以传承为目的的“刻道”文化节,一度被警告着被取消的危险,面临申报积极,保护冷落的尬尴窘况。现在又进入“世遗”时代了,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对所谓“后申遗时期”重新审视和深刻反思。要引入“文化预警”的机制,让保护意识和行动前置与强化,从而对“后申遗时期”的申遗活动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使我们的“世遗”不置于变成“空壳遗产”。只有本着对“世遗”负责的态度,厘清种种困难和矛盾,“世遗”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和可能。这就是“后申遗时期”,各级政府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责任编辑:苏慕凉【收藏】
上一篇:施秉县酝酿调整云台山门票价格 现执行价格50元/人次
下一篇:施秉县评选“荣誉市民”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