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侗寨“愚公”吴必彦:十年劈山修路方便一方群众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07-22 10:56:50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一把锄头,一把铲;10年劈山修路,天堑变通途。”这是黎平花甲老人吴必彦演绎现实版“愚公移山”的真实写照。

  黎平县孟彦镇地理村,一个典型的侗族村寨,全村1000余户4000余人。由于人多地少,村民们只好到十多里外的山坡上开垦荒地。吴必彦也不例外,耕田种地经常辗转于蜿蜒狭窄的“茅草路”之间。

  “村民上山劳作,几乎都要经过这条路。春耕秋收,要肩挑背驮,一天下来腿都软了。”回想起过去的艰辛,吴必彦吧嗒着手里的旱烟,眉头间挤出几道深深的皱纹。于是,他下定决心修一条能方便马车通行的便道。

  心动不如行动。2004年,吴必彦背上柴刀,扛着锄头和铲子上山开路,一干就是10年。

  “老吴用锄头、铲子将山上的石头铲下来,肩挑背扛,一块块地铺,又用箩筐挑碎石、泥巴铺平夯实。铺在路上的无数大石块,大的有六七十斤,小的也有二三十斤,可老吴却坚持下来了。”曾亲眼看见吴必彦老人修路的村民这样描述说。

  十年间,不知磨坏了多少锄头和铲子。如今,吴必彦将原来的羊肠小道变成了可以通马车和三轮车的通途,方便着地理村的群众。

  “今后我还会将这条路不断的扩宽,带动村民一起干,把便道修成大路,在山上发展种养殖就更加便利了。”吴必彦望着自己修的那条约4公里的山路,心中充满了期待。(周志光 徐业正)

责任编辑:苏慕凉【收藏】
上一篇:黎平县“积德榜”传递“道德模范”正能量
下一篇:再大的太阳 坚决不离开半步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