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黄平:一个乡镇“减贫摘帽”的工作实践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01-29 10:17:57  来源: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黄平一碗水乡是2013年黄平县唯一州定的“减贫摘帽”乡镇。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县扶贫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县直各有关部门的全力帮扶下,积极组织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全乡实际实现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5803元,减贫1682人,现有贫困人口3071人,年末全乡农业人口12873人,2013年年末全乡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3.86%,下降了11.01个百分点,较好的完成了减贫摘帽工作任务。

  抓组织领导,在责任落实上下功夫

  减贫摘帽工作任务明确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安排了启动工作经费1万元。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减贫摘帽”工作领导小组,按照 “坚持帮扶与发展相结合,坚持规划与落实相结合,坚持交流与学习相结合”的工作思路,认真结合乡情实际制定一碗水乡“减贫摘帽”工作方案和一系列工作措施,明确党政“一把手”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具体抓,乡属各部门、各村委会齐抓共管,层层负责,严格奖惩,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扶贫攻坚主战场的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抓宣传培训,在提高农民自身素质上下功夫

  结合县委开展的 “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和“小康驻村工作”、“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时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和村三大干召开了思想动员会。同时,抽调各村驻村干部深入各村进行《国发2号》文件、惠民政策的宣传。围绕项目实施,组织村民开展种、养产业技能培训3期300余人次。围绕“减贫摘帽”扶持政策开展宣传,消除农户的心理顾虑,疏通群众的思想渠道,转变他们以往的懒思考、怕困难、怕担风险、“等、靠、要”的落后思想,激发困难群众发展产业的热情,增强干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抓项目建设,在增收产业发展上下功夫

  抓好扶贫开发产业项目是推进工作、做好扶贫开发的基础。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太子参产业产业已经成为全乡老百姓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乡党委政府重抓该产业项目建设,同时搞好产业规划,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产业建设方针,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市场引导,实现了产业促增收的预期目标。2013年全乡种植中药材共计31642亩,其中太子参种植31584亩。朗浒村,放眼望去皆是太子参基地,真不愧为“太子参之乡”。村民梅发荣说起脱贫致富满心欢喜:“扶贫政策好啊,黄土地上长出‘金蛋蛋’,有的种植大户年收入近100万元。”。“近年来,我们村受益于产业扶贫,大家的生活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全村400余户,现已有私家车180余辆”村支书彭清权说,“全村存款10万元左右已属较贫困的农户。”

  千亩太子参,远近客商求,朗浒村声名鹊起。小村绿了、美了、富了。梅发荣接着说:“太子参产业带动乡村旅游,武汉、重庆等地游客慕名而来。这都是沾扶贫产业的光。”

  朗浒村只仅仅是一碗水乡实施产业扶贫成效显著的一个侧面。全乡已建成了20余个规模种植基地,基本实现了一村一品的格局,全乡8个乡村形成规模种植的土地面积达到3万余亩,成为农民增收的“助推器”。

责任编辑:凌忠云【收藏】
上一篇:黄平集中走访慰问979户贫困家庭
下一篇:黄平县科技积极迈向泛珠合作领域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