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梁光源)这里群山叠翠,气候凉爽,最高海拔1341米,在民间流传有“上山入云端,下山到河边,两山能对话,相会要半天。”的歌谣。
这里距离最远,地理位置最偏僻,电力状况最差,对于抢修维护服务工作无疑是雨上加霜。
这里地形险峻,交通不便,农村电网改造了,供电可靠性提高了,洒落在村寨的点点灯光见证了供电员工年复一年的坚守。
这里夏有雷雨山洪,冬有冰雪凝冻,工作生活条件比其它地方要艰苦许多,但供电员工凭着对工作和生活的热爱,团结奋进、苦中作乐,通过真情付出获得幸福感,将自己打造成一支月亮山上的“幸福团队”。
在高高的月亮山上,有一个13人的团队 ----加鸠供电所。是从江供电局最边远的供电所,担负着两个半乡38个行政村近300平方千米面积的供电任务。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丰功伟业,有的只是一如既往,不计得失;有的只是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岗位上尽他们最大的努力默默地付出。
拥抱清新自然,为健康加分
但凡到过加鸠的人都知道,这里海拔高,各村寨均坐落在山岭之上,这里空气清新,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有人问,幸福是什么?“幸福源于生活,生活不就是衣食住行吗?”这就是加鸠供电所员工们对幸福的诠释,他们懂得的是知足常乐。
“我们穿着整齐的工装,头戴安全帽,行走在乡间,本身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对此,他们常引以为自豪。“吃的山野菜,喝的山泉水,空气干净得可以大口大口的吞”,在城里人看来,确实值得羡慕。
吃的是山野菜
“加鸠是个好地方啊!那里山好、水好、人更好!每天早上起来白雾茫茫,环绕山间,一层层梯田散发着清香,就像仙境一样。那里的人好相处,容易打交道,很和谐。”曾到加鸠供电所担任过一年所长的裴明奎惬意地回忆说。
团队共建活动,为快乐加分
工余时间,员工们清早一起跑步,下午一起打球,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增进友情。此外,还有创意地举办一些小活动,如利用废旧的横担、悬瓶作为器材开展趣味性的体育比赛;收工回来,找个草坪、河边一起读读书唱唱歌;或在某个双休日,组织员工及员工家属就近到小溪边搞个野炊……丰富而健康的活动,营造出和谐的氛围,让员工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放松心情,为快乐加分。
工余生活多姿多彩
在紧急的抢修任务前,加鸠供电所提倡“工作共同完成,幸福共同分享”的口号,不论是外线班的,还是营销班的,只要“集结号”吹响,谁都会快速赶到,苦活累活抢着干;设备巡检,同样是两个班常常一起干-----从线路到台区,共同查找故障,共同排除故障;由于人少,正副所长,两个班长都还分担着抄表任务。对安全,他们视为幸福的根本。他们强调的是“人人都是安全员,天天都是安全日,处处都是安全点”。注重细节,相互提醒,平安才是福。
真情服务客户,为成就感加分
如果说,户户通电对于加鸠老百姓来说,是告别贫困走进文明的一盏明灯,对于加鸠供电所的员工们来说,则是工作量百倍以上的增加。
2013年10月的一天,摆溜村一留守老人打来电话说家里停电己有两三天了,外线班的陆进良担心老人晚上摸黑摔倒,趟了4公里的“水”“泥”路,冒着小雨赶去,一路上跌跌撞撞,到那一看,原来就是家里的闸刀开关跳了,轻轻一合上,亮了,老奶奶感激不己,并埋怨自己不懂电,苦了这孩子。
加鸠供电辖区由于地势高,山头风口多,每逢冬天,凝冻灾害袭击线路巳是常有的事。
2011年,一场无情的冰灾袭击了整个黔东南地界,加鸠供电辖区大部份线路严重受损,很多村寨无法正常供电。停电就是命令,加鸠供电所以最快的速度投入了抗冰抢修战斗。
2月2日,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供电所清晨的宁静,电话是加牙的老百姓打来的,马上要过春节了,没电可怎么办?王少峰、孔令杭等四人不假思索背起抢修工具就奔赴事发地点,基本上是连滚带爬赶到的。可覆冰严重,抢修异常艰难,由于事发地点距离老百姓民住地太远,来回往返得花许多冤枉时间,只好回供电所背来餐具和被条,吃住在山上,老百姓看了,恳求说,“这么冷的天住在山上怎么行?你们还是回家过年去吧,我们今年不用电了!”
“没事、没事,你们过年都没电,我们怎么能安心。”
“供电所的人很好,供电服务也很好,我们很少停电,起初,因为村里比较穷,没什么家用电器,现在老百姓都开始富了起来,用电量也随着增大,供电所知道后马上给我们村更换了大变压器,有时还免费给我们送灯泡,安装室内线路等,让我们想起了当年的红军,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很受老百姓欢迎。”光辉乡加牙村村长潘小梅如是说。
抄表员王术主要负责光辉乡几个自然寨的抄表收费工作。每个月他都要下村来回几趟,加牙村白吉寨潘老蒙老人的家是他经常落脚的一个点。
现年86岁的潘老蒙是加牙村唯一见证当年红军到加牙的人。那时她还很小,母亲背着她迎接的红军。红军对老百姓非常好,从不乱抢老百姓的东西,很受群众爱戴,大家都乐意帮助红军做事。王术常听老人提到红军,他说,在红军走过的地方服务就要学红军的精神,用心服务好这里的老百姓,尽力做到不停电,少停电。
2006年,污虽寨是月亮山脚通电较慢的一个村寨。全寨11户人家,寨子虽然人少,但很团结,由于交通阻塞,很少与外界接触。这里的人都非常淳朴善良,他们靠山吃山,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通电当天,全寨杀鸡宰羊庆贺。
“要是没有你们送电来,我们还在这里当野人。”在送别供电人员到村口时,村民的这句话让时任从江供电局副局长的阳敏至今难忘。
如今,污虽寨和供电所依然保持着亲如家人的关系,每次寨子的人到加鸠赶集都会到供电所走亲戚,有时也会带来一点新鲜的“河边鱼”给供电所的员工尝尝鲜。今年8月,加鸠供电所的员工自发组织凑钱买了13套迷彩服送进污虽,村民兴奋不己。有些村民按捺不住心情,当即换上新装,指着供电员工说,你们服装统一,现在我们也服装统一,更像一家人了。
身边榜样引领,为价值感加分
在加鸠供电所,有两个好榜样,一个外线一个内勤,在团队中勇于承担责任的作风起好了很好的带头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员工精神境界的转变。
外线班陆进良,工作兢兢业业,十年如一日,不计个人得失,遇到困难总是冲锋在前,任劳任怨。2013年被从江县评为“最美从江人爱岗敬业道德模范”。
2012年6月13日,从江10千伏加光线12号杆处断线,当时下着暴雨,400多米档距的线路给工作带来更大的难度,为了尽快恢复,陆进良带上几个兄弟冒雨赶去抢修。下雨的原因,电杆早被淋湿透,他不放心让同事上杆,只好强忍手指关节痛坚持爬上了湿漉漉的电杆,雨水从头而下溜进眼睛顺着脸颊,把身上淋了个遍,陆进良频繁地边擦脸边摇紧线器,硬是在杆上足足站了1个多小时,由于杆上风大,加上衣服己淋湿,时不时打了几个喷涕,冻得两只手青一块紫一块的,在场的同事都愧疚不己。
“每次他外出抢修,我都很担心,毕竟电力是高危行业,但每次都会故作很轻松的样子,怕影响他的情绪,分了他的心。很多时候不是受委屈,而是心疼他。”妻子杨秀丽哽咽说道。
营销班的孔令杭,专业技能突出,在供电所里处处为别人着想,经常利用工作之余辅导同事,与员工谈心,尽最大努力帮助同事解决困难。全所员工在今年的胜任力评价中,通过率达87.5%,比从江局的平均通过率高出9.5个百分点。
榜样的引领,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内勤外线相结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一是月度综合考核连续被评为A级;二是该所的线路故障率较之前大幅度降低,居全局8个供电所最低;三是该所的线损一直控制在14%以内,较之前的20.52%下降了6个多百分点,线损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通过付出获得幸福感
极积心理学家指出,幸福是一称心如意、有成就感、有满足感、有意义和快乐的生活体验。尽管加鸠供电所员工工作生活条件艰苦,但该所结合南方电网公司幸福南网建设的相关要求,实施“加分工程”,开展“为健康加分”、“为快乐加分”、“为成就感加分”、“为价值感加分”的系列活动,员工的幸福指数得到了有效提升,稳定了员工队伍,促进了供电所的管理。优质的服务阐释了“辛苦我一人,点亮千万家”的南网精神,员工的默默付出,获得了群众的认可和尊重。他们自创的一首打油诗,虽说很朴实,却是他们对“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理解,也是对幸福南网的诠释:
安全生产是基础,物质生活要知足;
工作我们一起干,共同学习求进步;
身心健康多运动,弘扬美德讲和睦;
人生价值要实现,需要努力和付出;
奉献社会赢尊重,才是最大的幸福。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