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雷山县郎德镇产业发展、旅游开发、村镇建设进程逐步加快,邻里矛盾、经济纠纷日趋增多,对积极应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提出了更大挑战和更高要求,该镇不断畅通群众合理诉求渠道,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基层矛盾的方式,构建多元矛盾化解机制,扎实推动和谐郎德建设。
一是强化队伍,提高矛盾调处人员综合素质。结合全镇实际及现阶段矛盾纠纷呈现的新特点,成立了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郎德镇矛盾纠纷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具体办公,确保工作有人管、负责抓。一方面健全镇、村、组三级纵向调解组织,对13个行政村,123个村民小组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进行责任分解;另一方面不断推动建立涵盖企事业单位、行业、专业合作社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进一步拓宽调解工作的覆盖面。
二是联动协作,构建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格局。着力构建领导包片、干部联村、村干协组的三级矛盾纠纷排查大调处工作格局。从“综治唱戏、部门看戏”向“政府主导、部门参与”转变,坚持各部门矛盾纠纷联动工作机制。坚持每周调度,每月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协调会,听取情况汇报,分析研判问题,安排部署工作。
三是奖惩结合,落实村级调处奖励基金。为构建平安郎德、和谐郎德,我镇设立村级调处奖励基金,按照调处涉及人数及矛盾纠纷难易程度分6个等次进行奖励。2012年共兑现村级矛盾纠纷调处奖励基金1200元,共表彰先进调解组织2个,先进个人5名,充分调动了村两委及调解委员对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积极性。
四是狠抓试点,探索疏导为主的矛盾纠纷调处新方式。以上郎德村为试点建立矛盾纠纷网格化管理和梯次调解机制,邀请村“五老”为特邀调解员,编制村调解员、特邀调解员目录,由纠纷双方自主选择调解员,对矛盾纠纷进行调处。因调解员们人熟、事熟,自该工作机制形成以来,该村矛盾纠纷均在村级组织完成调处,切实做到家庭矛盾不出片、邻里纠纷不出组、民事问题不出村。
通过层层落实,今年以来,该镇共调解矛盾纠纷6起,调处成功6起,调处成功率为100%,其中,村级调解5起,占调解总数的83.3%,调解成功5起,调解成功率100%。(全峰杨)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