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晋家父子两代倾情的钧窑传奇 高贵与奇魅在薪火中传承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11-14 10:31:58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晋佩章大师遗照

  

 

  晋晓瞳大师工作照

  

 

  晋佩章与晋晓瞳两代大师父与子间的交流和传承

  

 

  晋晓瞳向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捐赠作品

  

 

  晋家钧让海外友人广为惊叹

  □ 郭震寰

  美哉,钧瓷!美哉,钧瓷人!

  有一种生活植根在中华大地,它质朴平淡,被守护千年。

  有一种艺术根植于中华大地,它神工鬼斧,使人梦绕魂牵。

  这种艺术叫钧瓷。三十年前,就和我有了不解之缘。这种人生就是钧瓷人生,既平实又璀璨。

  早在三十年前,我在河南省第二轻工业厅工作时,就有缘结识晋佩章先生。由于我对晋佩章先生印象极好,工作过程中随为良朋益友。今年五月闻悉晋家钧瓷在巴黎开展,此事触动我和晋先生交往的点点心绪,随后便去了神垕,看望晋家长男晓瞳先生。归来即写下一点文字,以为纪念。

  ●晋家钧瓷魅巴黎

  巴黎。西方文化艺术中心。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今年五月,这座时尚、优雅的城市被来自东方的瓷器平添了几分妩媚与神秘。

  ——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开幕的“梦幻的家园——晋晓瞳钧瓷艺术作品展”,吸引了欧洲乃至世界各地的艺术家、鉴赏家、收藏家纷纷莅临,他们要近距离探视、欣赏、品鉴名扬世界的中国钧瓷那不可名状的虚幻、空灵、神奇与妙曼。“啊?!噢?!”他们诧异,他们不解……

  不用画笔,不涂颜料,不必设色,仅仅是单一的一种釉料,竟能让烧出的瓷器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釉色。而且通体温润雅致,宝光四射。“China,瓷器,中国,魔幻,东方神韵。”他们无法再用其它的语言来表达和解读钧瓷艺术带给他们的疑惑和震撼。

  展现在人们面前的40余件钧瓷艺术作品,件件都是珍品,从成型到煅烧,到窑变,到色彩,到意境,可谓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旷世绝唱。其中4件作品通过高温窑变而分别形成“清江晨露、紫雨绽放、五彩山河,琼宇雪峰”的自然景观,从而诠释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气象万千的奇妙景象。不少人虔诚地恳请能够高价收藏,但是,都被晋晓瞳一一婉言拒绝。因为晋晓瞳太清楚了:这些作品不仅仅因为倾注了他的心血、汗水和智慧,而最最关键的是这些作品同样寄托着父亲让钧瓷走向世界的希望。即使再用尽更多的血汗和心智,也不可能重新创作、复制出同样的器物来了。这就是钧瓷不同于其他瓷器的魅力所在,这就是自古至今世人追捧钧瓷的缘由所在。钧瓷以其偶然性、排他性、惟一性、神秘性而艺冠瓷林、蜚声中外……

  此次晋晓瞳钧瓷展,是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中国名瓷名师系列邀请展”的首展。选此为首展,意义非凡,不仅因为钧瓷在中国陶瓷中的地位,也不仅因为晋晓瞳的卓越艺术,而更是缘于“晋家钧窑”这块光耀夺目的金字招牌。

  让钧瓷走向世界,一直是我老友晋佩章先生最深切的心愿。当晋晓瞳默默地伫立在巴黎埃菲尔铁塔前,仰望着高塔顶的上空时,他知道父亲一定在天堂之中俯瞰巴黎,关注着“晋家钧窑”在巴黎的展览。父子二人用“心之灵、瓷之魂”交流着,父子两代不懈地追求和孜孜不倦的努力终于梦想成真:让国之瑰宝—钧瓷的高贵与奇魅得以传承,让“晋家钧窑”风靡人寰!

  ●知识智慧促超越

  1926年,河南省禹州市一个数代相传的儒医世家降生了一个男婴,家人把成为名医、济世救人的质朴愿望寄托在他的身上。他天性聪明,勤奋好学,刻苦攻读,圆梦大学。当解放战争的炮声打响之时,他掷笔从戎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他接连参加了淮海大战,强渡长江攻占南京,南下追击解放大西南,再接着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他屡立战功,荣誉勋章积身。1962年,光荣转业荣归故里禹州神垕镇,被分配至钧瓷制造行业,从此,他把祖辈流传的医学绝技束之高阁,把自己的追求、理想、荣辱乃至于生命交付给了钧瓷。

  戎马十几载,近不惑之年入道钧瓷——这个让他熟悉而陌生的行当。熟悉:身为禹州人,谁人不晓那“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有钧瓷一片”的千年传唱;陌生:祖辈与己皆是门外汉。上帝给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军人的那种服从、坚强、攻坚、争胜的作风,促使他在销售方面做出了成绩,先后担任禹州钧瓷一厂、二厂的供销股长。在外出销售乘车的路途中,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书籍,学习钧瓷方面的知识;在展销会当中,他仔细倾听客户意见与建议,了解社会需求,研究、观察国际市场的动向;在厂里,虚心向老艺人求知求教,深入每一道工序,了解、学习、研究、探讨并牢牢掌握。不久,他在自己家院内垒起了窑炉,一次次地试烧,一次次地失败,但从未磨灭他对钧瓷艺术的热爱、追求、探索与抱负。渐渐地,他烧出了满意的作品,渐渐地,他烧出了理想的作品,渐渐地,他烧出了惊人的作品。继而,他成为厂实验室主任,继而,他成了技术科长,继而,他成了与其他钧瓷艺人比肩的名人。

  他不能停步,他不能满足。他深知千百年来钧瓷的奥秘还未彻底揭开。他踏遍了河南的山山水水,勘察各地钧瓷原料资源,探寻核对古陶瓷窑址,梳理明晰钧瓷、钧窑的发展脉络……最终,他研究得出的结论让学术界、陶瓷界大为震惊,专家们、权威们认同了他的研究成果:钧瓷始于唐。这将钧瓷的起源向前推进了200多年。

  不停步,不满足。知识的积累与丰富,让他更感到了自己的渺小与不足。于是,他利用学习与出差的机会,奔走各处瓷区,拜访名师高手,考察古窑遗址,参观博物院馆,索要珍贵资料,记写历史今朝。他先后结识了梅建鹰、祝大年、高庄、刘传、顾景洲、周国桢、李国桢、冯先铭、耿宝昌、李知宴等国内艺术界、陶瓷界诸多知名专家学者,虚心向他们学习请教,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

  在禹州,他遍访各厂的名师艺人,虚心学习,认真求教。他与任坚、郗杰、卢广文、卢广东、刘保平、刘振海、杨书信等神垕钧瓷老艺人相交甚笃,亦师亦友,尊敬有加,视为榜样。他对同事,同行更是真情相待,亲如兄弟,家中常客,淡茶薄酒,家世旧闻,从艺经历,心得体会,经验教训,长叙短议,有用之处,书以记之,天长日久,弥足珍贵。

  不停步,不满足。他深知在钧瓷文化的传承中多数艺人善做不善说,更不善笔记传授,这不仅是传统艺人文化知识的局限,更关键是受“技不外泄,艺不相传”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人在艺在,人亡艺绝的现象长期存在,使得许多堪称珍贵绝技的钧瓷工艺都随着老艺人的离世而消亡。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传承和发展钧瓷文化的历史使命感呼唤着他,他决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他为钧瓷传统工艺的抢救、发掘、整理、继承呕心沥血,坚韧不拔。他继承了卢广东钧瓷老艺人的技艺精髓,他开创了卢钧的烧制与研究,从而更加完善并健全了钧瓷的研究体系。

  知识改变命运,智慧创造奇迹。他率先完成了“宋早期各种深浅不同蓝色乳光釉”的研究和仿制工作;他对钧瓷的发展历史有着独到的研究,著有《钧窑史话》《中国钧瓷艺术》《中国钧瓷探源》《话说钧瓷》《晋佩章作品选》等关于钧瓷的各种著作。他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研究、探索如何传承和发展钧瓷艺术,30多篇钧瓷论文在国内外发表引起业界关注;他从钧瓷科学发展的角度出发,为钧瓷文化艺术在型、釉、材质、工艺等方面的突破注入了新鲜动力,开创了科技兴钧的理念。

  他为弘扬钧瓷艺术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为钧瓷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2003年,他被国家评为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被河南省评为“河南陶瓷艺术特级大师”。他不但是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公布的第一位获“终身成就奖”的艺术家,还是河南省文史馆馆员,并且是美国国家艺术研究院“终身荣誉院士”。他被颂为“中国钧瓷的活历史”,他被尊为“钧瓷泰斗”。

  他,就是我的老友!晋晓瞳的父亲晋——佩——章!当代钧瓷世界里的一个传奇!

责任编辑:tangyunfang【收藏】
上一篇:晋城现代农业示范园,创造城郊休闲新范式
下一篇:山西太原小店区武宿社区原居委会主任景信杰 被曝借家族势力公然抗法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