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晋家父子两代倾情的钧窑传奇 高贵与奇魅在薪火中传承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11-14 10:31:58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晋晓瞳大师向世界各地参观晋家钧瓷展的人士介绍中国钧瓷

  

 

  晋家钧窑外景

  

 

  晋晓瞳作品:长颈瓶—冬—琼玉雪峰

  

 

  晋晓瞳作品:吉祥尊—秋—五彩山河

  ●人魂瓷魂唱大风

  坦诚惟真 晋家祖辈家风清正,家教甚严,晋佩章自幼耳濡目染,生性诚恳耿直,也造就了他一生坦荡为人、惟真做事的准则。转业进厂不久,人们议论他:三十六七快奔四十岁的人了,一个门外汉能干出点啥?立了那么多战功,才当个普通职工,傻子一个……面对讥讽嘲笑,身处卑微之境,他坦然面对,谦恭待人。他曾对领导和同事直言:我老晋年纪确实大了一点儿,技术没有,是一个又老又傻的门外汉。但是,请大家相信我,我老晋不拖大家后腿,我会很快变成内行。言简意赅,质朴无华,掷地有声!

  誓言无悔 但当他一步步前进、一步步成功之时,“文革”及各种政治运动不期而至,他又饱受磕碰,甚至被降级降职,他又成为那种既要被利用又要有所管束的人。即便如此,他也从不仰人鼻息,敷衍了事,对业务,对技术,对质量仍旧严肃认真,尽心尽力,从而得罪了一些人,致使自己的处境愈加危艰。好在烟云消逝,时代变迁,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日渐强盛,老晋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对昔日怨恨自己,整过自己的人,老晋平心静气地翻掉了这历史一页,照样尊为师长,视为兄弟,有些竟成为亲朋好友、同好弟子。

  哎,这就是“视诚真如生命”的晋佩章!

  淡泊名利 转业之时,论战功论职务都不及他的人,进了大机关、大单位,有些还有了一官半职,而他却进了泥土堆积、窑炉灰烟、如同作坊的小企业。亲朋四邻、同学战友都劝他找找上级,寻寻熟人调换一下,他要么淡淡一笑,要么委婉推托。他把昔日的辉煌封沉脑海,他把灿烂的勋章压入箱底从不示人,后来这些奖章被他当成玩具抛给年幼儿子直至遗失殆尽。同事们只知道他叫老晋,而却不知道这是位大英雄。1963年之后,许昌地区的政府机构曾多次组织钧瓷历史考察,晋佩章先生都是主要的参与者,可我从来没有听他炫耀自己的功绩。上世纪八十年代钧瓷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当领导推荐笔者采访报道这位大功臣时,他却再三推谢,他所谈到的尽是领导和同事们的功绩,并一再叮嘱笔者,不要把他见诸报端。

  哎,这就是“视功名如烟云”的晋佩章!

  老晋是个很大手的人。老晋过去收藏有两件宋代钧官窑的完整器,一件是红釉的六方花盆、一件是天蓝釉带蚯蚓走泥纹的四方花盆。这不仅仅是他的心爱之物,儿子也爱如拱宝。知道父亲藏不住珍宝的习惯,晋晓瞳在自己住室的墙上掏了一个洞做成搁架,将二只花盆用木板封在墙里面,一直秘不示人。上世纪80年代禹州钧瓷在北京办展,领导动员他将花盆拿出来展示,找不到二件宝贝的老晋雷霆大发。最后晋晓瞳拆了墙壁,交了花盆。一年后两只钧瓷花盆,变成了一只钧瓷花盆的残底,交回老晋手里,他只是坦然一笑。他与国内诸多大书法家、大画家相交甚笃,他们赠送他的书画作品被世人视为珍宝,而老晋就连同事、手下索要,他也从不推诿,却把它们轻易送人。记得当年他去拜访柴砂壶泰斗顾景洲先生,先生拿出两把视为得意之作的柴砂壶赠与老晋,老晋看这两件当时就价值连城的艺术珍品,诚惶诚恐,连连道谢。谁知还未待他把这两件宝贝带回家中,就被友人轻易从他手中索走了。

  哎,这就是“视钱财如粪土”的晋佩章!

  无私传艺 大凡工艺美术行业自古至今都有世袭观念:艺不外传。可是,老晋却不苟同。他在禹州钧瓷一厂、二厂都工作过,无论他身在何厂,只要另外那个厂里需要他指导、帮忙,他都会热情相助,毫无保留。为此,他曾受到领导的责怪、同事的阻拦,甚至会遭受处分,但他仍会据理泰然面对。为了提高大家的技艺,他办学习班身手相传;他的实验成果,他的技术参数都一一交给领导,献给厂里。随着改革深入,企业开始改制,国有和集体钧瓷企业没有了,伴随着的是大大小小钧瓷窑厂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已离休了的他心潮澎湃,他看重的是钧瓷的生命,看重的是窑艺的流传。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倾注终生所掌握和研究的具有独自知识产权的钧瓷釉料配方、煅烧技术无私地奉献给了社会。

  哎,这就是“视艺术归国家”的晋佩章!

  慷慨慈悲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个冬日发生的一幕,让笔者终生难忘。那天,老晋刚刚在厂里借了40元钱,准备第二天带患病的妻子进城就医,下午四点多钟他陪同笔者逛神垕镇老街时,突然不远处人群涌动,哭声连连,我们赶到跟前,只见一对六十开外的男女坐地而泣,身边散落着片片打碎的钧瓷。原来当年的神垕由于市场政策波动的影响,个人市场的交易情况,被严格控制。而这两个老人拿了几件自烧的钧瓷到街头摆卖,被市场管理部门的人员逮了个正着。除了不慎碰碎的两件,其余均被收缴罚没,两人身无分文,无法面对家里的窘境,一直悲声不绝。老晋上前了解到原因,走到跟前,掏出那要给妻子看病的40元钱塞给对方,一句话未说,拉着笔者扬长而去。

  老晋一路沉默,我也不再言语。我深深地领悟他对钧瓷艺人的尊重,关爱,同情和感慨,要知在那个年代40元钱对于老晋的家庭,对于所有人的家庭来说是个什么概念。我望着老晋那瘦小的身躯而愈显自己的渺小,我为自己的无动于衷而感到无地自容。40多年过去了,这一幕仍历历在目。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此时,已病重卧床的老晋看到电视中震区的画面,哀痛不止,泪流满面。5月15日,神垕镇举行了捐助仪式,他委托老伴取出5000元捐给了灾区。不久,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发动全省的艺术家捐款捐物,老晋毫不犹豫,让儿子把价值170多万元的钧瓷珍品“太平尊”捐了出去。由于总感到自己的心意还未尽到,随后,他又将自己亲手制作的6件钧瓷珍品拿了出来,并委托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拍卖,将善款全部捐给了灾区。直至他离开人世,还一直惦念、牵挂着灾区的灾情。

  哎,这就是“视济世为天职”的晋佩章!

  和为天下 天下是什么?老晋参军打仗,当时他心中的天下就是老百姓。转业进入钧瓷行业后,老晋心目中的天下就是钧瓷。他认为,只要为了钧瓷,为了传承和发展钧瓷事业,和为贵,容则进,顺则兴。

  记得当年申报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审核极为严格,禹州几大钧瓷企业争相组织材料,家家美言自己,互不相让。搞得省里行业管理部门左右为难。老晋当时也代表所在的企业上报材料,他断然表明:钧瓷的荣誉 不是哪一家的,它是祖宗留下来的,它是大家的。他提议:各家优势互补,咱们不分你家我家,材料融合一起,只要获得国家批准,咱们大家共赢。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组织钧瓷在京展览,当观众走向老晋所在的企业的展台询问:这么多样品,到底你们那家正宗?当年轻的同事刚回答“我们正宗”时,老晋马上过来接住话题:“我们这些企业都是一个老祖宗传下来的,从来分不清谁家正宗。钧瓷靠的是窑变,我们厂自己烧出来的都不会重样,所以我们厂烧不出他们的,他们厂也烧不出我们的。这就是钧瓷艺术的魅力所在。”

  当国有、集体钧瓷企业消逝,晋家也开了自家窑炉后,老晋仍然坚守着共生共荣的原则。从不标榜自己、诋毁他人,他对敢于创新,稳步发展的同行颂赞有加。他在自己发表的作品中提到:“韩美林大师率先在钧窑试典,运用钧窑工艺材料进行陶艺创作,对推广新的陶瓷艺术起到了带头推动作用。孔家钧窑、荣昌钧窑、李欣营钧窑、任星航钧窑等亦受其影响,率先进行了陶艺创作,为钧瓷造型艺术的升级换代做了大胆的尝试。对钧瓷的创作和发展,与国际陶艺接轨,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是一件值得庆幸的好事。”

  平和待人待事,融合起伏事态,顺应时代潮流,钧瓷大业,岂不壮哉!

  哎,这就是“视顺和为精神”的晋佩章!

  2008年6月,一代宗师,钧瓷泰斗晋佩章先生带着他那一世清贫离开了人世,而把他丰厚的精神食粮、巨大的艺术财富留给了我们,留给了社会,馈赠于珍爱钧瓷的所有人们。

  如今,晋佩章的钧瓷艺术作品,已被誉为“当代文物”,弥足珍贵。

  人魂,瓷魂,晋佩章大师精神之魂在战火中、炉火中永生!

  ●青出于蓝胜于蓝

  现在可以告慰晋佩章大师:在您的感召和影响下,钧瓷大业兴旺发达,不同流派继往开来,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和艺术人才。您的儿子晋晓瞳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一个时代过去了,一个以晋晓瞳为代表的钧瓷艺术传承、创新、发展的时代到来了

  泥土芳香沁童心 说到晓瞳,我总忘不了那个总角少年的形象。1963年出生的晋晓瞳,从他蹒跚学步起,就摸爬滚打,嬉戏玩耍,愉快生活在大人眼中 “泥泞杂乱” 的厂区之中。一个三岁就能够上广播电台背诵“老三篇”的儿子,让老晋开心的不得了。由于老晋经常出差,年幼的晓瞳就被母亲带到厂里放养。年龄相仿小伙伴们,各自团一堆泥巴揉揉、捏捏、毁毁,千百次地重复,这是他们最心爱的玩具。用手扒扒、挖挖、寻寻,他们总会在堆积的碎瓷中找到自己最心仪的瓷片来。在捏捏、毁毁、扒扒、挖挖的玩耍中,那泥土的芬芳,那美艳的瓷片,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打下了“艺术的烙印”。晋晓瞳说:“当时我们看谁捏的泥巴像样,看谁扒的瓷片漂亮,这是我人生最早的课堂、最初的赛场。”

  耳濡目染少年梦 老晋早期在家里,茶会、酒会访客不断。人来人往时,总有一个提茶送水的少年,忙前忙后。那时的晓瞳是老晋口里不断提到的骄傲。在晋晓瞳记忆中,从7岁开始他就常见父亲与同事在家中小聚,常听到他们说到:拉坯、釉料、窑变什么的。慢慢的他记住了这些名词,渐渐地,他又在不经意中记下了更多的与钧瓷相关的名词、名称。突然有一天他闯进屋内,当着众人问道:“你们都说出窑万彩,我咋看也没有一万种颜色。”他那稚嫩的声音,那认真而疑惑的神情,逗乐大家拍手叫好。晋佩章高兴地把晓瞳拦到怀中说:“爸爸以后教你。”

  晓瞳从小就立志,要象父亲那样做一个对钧瓷发展有影响的人物。晓瞳12岁那年,父亲请人在自家屋前的窗台下垒砌了一个小小的“鸡窝窑”,父亲想用这简陋的窑炉来实践检验他多年来整理、记录的钧瓷技术资料。父亲特意让他跟在身边,和煤、引火、入窑、开窑,无数次的试烧,无数次的打碎,他成了小帮手,成了名副其实的参与者。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改进,成功的喜悦,让晓瞳这个小小少年也成为了一位追梦者。于是,要读高中时,他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神垕陶瓷职业高中,父亲坚定地支持了他的选择。以优异的成绩从职业高中毕业后,他被禹州钧瓷美术厂挑选录用,正式迈入钧瓷职业生涯。

  名师名家传精髓 1979年晋晓瞳正式成为一名钧瓷学徒。未成想竟然得以师从烧窑圣手文付章先生,学习钧窑倒焰窑烧制技艺,经文先生精心栽培,技艺大增。两个月后师傅让他独自试烧,未曾想竟然连续撞到3个“满窑红”。师傅脸上有光彩,工厂为了扩大生产,他只能提前出师。不久,在钧瓷研发、创新方面有突破性发展、名声鹊起的钧瓷二厂对外招工时,他又被看中录取,成为了钧瓷二厂的正式职工。1981年,河南省工艺美术学会在神垕举办河南省陶瓷设计培训班,这个培训班在河南陶瓷界可谓之黄埔军校,晓瞳又有幸入选。培训班结业时,他创作的梁山泊108将人物头像深得陶艺大师徐国桢先生赞赏,经过先生大力推荐,他进入了当时名声远扬的钧瓷二厂设计室,从事钧瓷产品的设计工作。在这梦寐以求的艺术殿堂他神游翱翔,技艺飞越,受益终生。

  在晋晓瞳看来,如果没有这次珍贵的学习机遇,尽管家学颇具,但后来从事更高深的钧瓷艺术创作、实现自己更高的钧瓷梦想,也就无从谈起。每每提起此事,晋晓瞳总说一句话:“师恩深重。”

责任编辑:tangyunfang【收藏】
上一篇:晋城现代农业示范园,创造城郊休闲新范式
下一篇:山西太原小店区武宿社区原居委会主任景信杰 被曝借家族势力公然抗法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