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走过鼓楼穿过幸福岁月 从江精心编织旅游小康梦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09-06 13:26:39  来源:贵州日报  


  8月5日中午,从江县高增乡“侗乡山庄”老板杨昌慧像往常一样迎来送往。见记者拿着相机,她带着我看最新挂上去的合影,告诉我5月10日到她家吃饭的是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那天,在独具侗家木楼风格的长廊上津津有味地品尝了侗家美食后,于丹欣然与杨昌慧合影。杨昌慧十分高兴,她的山庄又添了一位名人。

  像其他山庄一样,“侗乡山庄”不时会有一些著名的人物光顾,这源于从江县悠久灿烂的民族民间文化,以侗族大歌闻名于世的小黄村就在高增乡,从县城到小黄必经高增村,因此高增的民族旅游餐饮发展很快。2009年,杨昌慧贷款80万元修建了木楼,她告诉记者,今年这笔贷款可全部还清,“以后挣的就是利润了”。

  多年来,小黄村的侗族大歌队一直活跃在世界舞台上。2007年4月,该村的吴修月、潘远兰、潘苓玉等9名小歌手随时任总理温家宝出访日本,“小黄村”这个名字再次声名远播。2009年,侗族大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到过小黄后,曾生发如此感慨:“我在云贵高原深处发现了一些人迹,一些炊烟,一些歌声,才在心头隐隐自问:这里,也许是归宿?”走进小黄,于丹深情地说:“小黄人的那种生活是欢腾的,是喜悦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这不就是现在大都市一直在追寻的生活意境么?走过那些鼓楼,如同穿过幸福的岁月。”

  从江县可谓“处处有神奇,山山有宝贝”,除小黄村外,占里村的人口生育奇观、岜沙村的世俗风情、翠里乡的瑶族药浴……月亮山里,这些人文世相构成了吸引人们视线的旅游奇观。此外,还有已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的从江香猪,早已成为品牌的从江椪柑、从江香禾、从江稻米、从江无公害蔬菜等,这些产品丰富了从江的旅游产业发展空间。

  青山绿水和人文风情显然给从江县的旅游发展增添了一双有力的翅膀。该县围绕打造“养心圣地、神秘从江”品牌,充分利用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原汁的民族文化、原貌的民风民俗,坚定不移实施“旅游活县”战略,近年来启动完成了从江侗文化产业园总体策划和总体规划、修建性详规编制,该县通过项目申报、招商引资、银行贷款等多种渠道,努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先后建成从江鼓楼生态广场、月亮湾风雨长廊、小黄侗族大歌表演场长廊、瑶族药浴体验中心等建设项目。今年,该县加快推进以小黄为核心的侗文化产业园区和岜沙生命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全力打造“七星”侗寨、高华瑶族药浴康体养身谷、加榜农耕文化博物馆和国家梯田公园,全面启动岜沙、小黄、增冲3处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和发展世界银行贷款项目。

  从江地处黔桂边境,元朝时,属思州军民安抚司,明朝时属思州宣慰司,清朝属贵阳府,民国改为从江县;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属独山专区和都匀专区,1956年划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历史上的从江版图虽多次更迭,但其悠久古朴的民族民间文化始终未变,许多民间文化遗存至今仍闪烁着金灿灿的光芒。居住在月亮山麓和都柳江畔的苗、侗、瑶、壮等少数民族,千百年来与自然和谐相处,对赖以生存的环境细心呵护,到2012年,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67%。“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侗族大歌之乡”、“中国香猪之乡”、“中国椪柑之乡”、“贵州长寿之乡”等等一系列金字招牌,成为了从江各族人民打开财富之门的金钥匙。( 陆青剑 )
 

责任编辑:邹亚平【收藏】
上一篇:驻村女干部牵线上海兄弟 从江松陇300师生搬新楼
下一篇:从江:说出不文明的那些事儿 向不文明说不(图)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