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七旬老人路遇发小 惊喜三十年后家乡巨变(图)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9-04-12 09:28:27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荷香大嫂!”

  “老小!”

  “三十多年莫见了,你总莫变。”

  “你也一样。”

  “我从天津回到天柱,本想来找你。县城变大了……”

  “你来玩,本好找,三中门口。”

  “我和大崽一家人开车回来挂亲。”

  “现在本方便,车子都开到祖坟山。过去,几天挂不完,跑得脚都酸。”

  “大嫂,想不到,我们贵州交通变化本大,本快。车子都能开到我们芭蕉坡!”

  “贵州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油路,组组通水泥路。”

  清明节回乡扫墓,两位七旬大妈坐在小车上会车时,用天柱“酸汤话”交谈着。



 

  谌荷香,73岁,携儿带孙从天柱县城回阳合村木江运组老家挂亲,在村口一转弯处会车时,见到对面轿车上的单梅英。她们虽然已有三十一年未见面了,但一眼便认出了对方。

  单梅英是邻寨芭蕉坡人,比谌荷香小一岁,偶然相见,感到意外和惊喜,相互大声招呼和问候。

  因为公路狭窄难以会车,我下车指挥车辆退让,只见车窗里的两位老人银丝白发,交谈中笑得分外灿烂,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幸福, 眉宇之间展现出无比自豪。听到这熟悉浓厚的酸汤话,一下子勾起了自己浓浓的乡愁。

  “大嫂,我不回天津了。”

  “好的,老小上天柱来玩。”

  车辆侧身通过,她俩使劲的不停地挥手,恋恋不舍,小车也相互鸣笛道别。从反光镜里见到那辆橘黄色湘N牌照的越野车,渐行渐远,消失在郁郁葱葱的山坳里。

  “你老小娘很苦,一家几个病号,本困难。”我的母亲谌荷香喜犹未尽地说,我们全家农转非后,1988年,就随你父亲搬到天柱生活。后来听说,她小女崽病死了,做生意亏了,房子也卖来还了账,带着病哀哀的丈夫,去嫁到天津的大女崽家生活……

  “搭盖(多亏)政策好,通公路,有车坐,我们才能来挂亲,看看乡亲。”母亲见大媳妇开车,左一盘子,右一盘子,平稳地行驶在弯弯的公路上,十分惬意。

  母亲回想起,当年,她背着二妹,挑40多斤东西,去吃外婆的生日。外婆家在30多里外的邦洞镇,从家里走7里山路到瓮洞镇上,说好了搭货车送去的,4点过钟到中途蓝田镇,可是货车师傅说不走了,叫母亲自己走路,越走越黑,还着淋了一场大雨,高一脚低一脚,摸黑到屋,大家已吃完了晚饭。

  “你外婆看到,我一身泥巴,湿漉漉的,她心痛得流泪。”说到这,母亲非常恼火。

  “妈,只要想回家,喊我弟,喊大媳妇开车,一个小时就到了。”见状,我马上开导说,像旅游,一路看风景,看小洋房,看绿油油的山林。

  顿时,车厢内洋溢着温馨与笑容。

  由于母亲很想打听单梅英的近况,于是,我想方设法,电话联系上了单梅英,她有个外号叫“老小”,现在,暂住娘家瓮洞。

  与老小电话闲谈时,单梅英回忆,一天,她背着小妹崽,从木江运杨医生家看病出来,恰巧我母亲遇到,对她说:“老小,天都黑了,背起人怎么爬得上芭蕉坡,快到我家歇。”

  “这件事,我记忆最深。”老小反复跟我说。

  在天津生活的那些日子,她天天守起电视,看到贵州台就思念起家乡。

  前年,她回到老家,村里给申请危改补助,把房子建在村委会附近,还领得了养老金……二妹崽和两个儿子在外打工都成家了。

  老小笑着说:“路好走了,以后过年过节,一家人都能回老家团圆喽!”(杨仁海)
 

责任编辑:吴茜岄【收藏】
上一篇:天柱县1.5万贫困群众搬出深山安居乐业
下一篇:1岁小孩走丢 交警送其回家获赞(组图)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