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茶叶产业成为雷山县农民增收的亮点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9-04-16 09:32:08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今天我俩个收入400元、我也得180元、我只得149元、我走晚了仅得85元。”这是日前笔者到西江镇黄里村侯小东茶叶加工厂采访,听到该村茶农交售茶青时,你一言我一语交流当天交售茶青收入的情况。自3月18日以来,雷山县每天1万余茶农早出晚归,投入到茶园地采摘茶青,茶叶产业已成为雷山县农民增收的亮点。




图为该县绿叶茶业公司职工在车间机械化精加工的场景
 

  4月15日,笔者到“贵州省雷山县绿叶香茶业有限责任公司”采访,看到该茶叶企业加工银球茶、清明茶,呈现一派繁忙景象。据该公司总经理介绍,为了抢收茶叶‘黄金’季节,这个公司35名干部职工,分为三套人马(两个组下乡收购茶青,一个组加工银球茶、清明茶),日夜收购茶青、加工银球茶、清明茶。同时,每天接收多年诚信合作的17家村寨茶叶加工厂半成品的清明茶,入进该公司进行精加工。截至4月14日,该公司(包括17家村寨茶叶加工厂在内)已收购茶青达45000公斤,支付给茶农117万元。目前,该县绿叶香茶业公司已加工茶叶产品有:绿烨香、雷公山银球茶、绿叶香茶、清明茶、雷公山翠芽等成品共9200公斤(其中银球茶550公斤),目前已销往北京、山东、河北、贵阳、凯里等城市,产品供不应求。




图为苗族妇女在满天星茶场采摘茶青场景
 

  素有“中国茶文化之乡”美誉的雷山县,以“银球茶”为代表的雷山茶,以其“色鲜味美、醉香可口”而蜚声海内外,多次荣获省、部优产品,成为外交部的馈赠礼品之一。

  据介绍,雷山县茶园分布在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拨1400米左右,常有云雾缭绕,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无工业污染,无农药,茶叶生长周期长,含人体健康所需的硒元素。清明茶,是上年秋季形成的越冬芽,在清明前后发育而成。越冬芽的物质积累丰富,茶叶品质优异,叶肉肥硕柔软,香味浓醇,爽口回甘,耐于冲泡。该县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文化之乡”、“雷山银球茶”被评为中国名优茶“金奖”,中华文化名茶和贵州绿茶“茶王”。种茶、卖茶成了山区农民一条致富途径。




图为县绿叶香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人包装银球茶的情景
 

  近年来,雷山县委、县政府以“扶强一个企业,叫响一个品牌,培育一个市场,形成一大产业”的发展思路,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政策机遇,实施退耕还茶,把茶叶绿色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来抓,并早在2005年成立了“雷山县茶叶发展局”,专为茶农服务。

  据县茶叶发展局统计,目前,全县有茶园总面积15.22万亩,其中投产茶园12.71万亩,预计全年实现茶品产量可达4000吨,产品产值5.8亿元,实现综合产值可达10.5亿元。涉及茶农18000多户、78000余人,农民人均将来自茶叶纯收入可达2500元至3000元左右。

  据悉,为了抓好清明茶“黄金”季节,自3月18日以来,该县94个茶叶加工厂(点)坚守工作岗位,茶农随交随收,日夜加工茶叶。乌开工业园区6家茶叶企业以及雷山县云雾茶叶专业合作社,每天组织近100名企业职工到无茶叶加工厂的边远村寨进行收购加工,大大方便了茶农交售茶青。(张希才)
 

责任编辑:吴茜岄【收藏】
上一篇:雷山县公安局成功破获系列盗窃电瓶案
下一篇:走进田间地头 宣传扫黑除恶(图)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