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雷山:莫厌学制作芦笙忙 千把芦笙让苗年欢乐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7-11-15 09:29:32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图为莫厌学精心制作芦笙的情景

  本网讯 2017年11月24日(农历十月初七)“乙卯”日是贵州省雷山县苗族村寨将迎来了一年一度传统节日——过苗年,定于11月23日全县集中在县城举行“非遗”千把芦笙大巡游庆丰收活动。眼下,雷山县芦笙、银饰、刺绣等旅游商品的制作师傅们也忙得不亦乐乎。



图为莫厌学已制成的芦笙并吹奏声音如何

  11月7日,笔者走进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芦笙制作技艺传承人”莫厌学家采访,看到莫厌学格外忙碌,他糸一条长围腰,坐在ᅳ张小板凳,膝边有ᅳ墩黑褐的疤痕累累的大树桩和竹筒,这是他做芦笙的案子,上面放ᅳ个校音器。他边做芦笙制作,边接受笔者采访忙碌不停,力争在苗年前完成1000多把芦笙“订单”任务。他告诉笔者,目前每天有ᅳ二十名当地吹笙爱好者到这里来看芦笙“订单”完成如何。ᅳ位来自原四川阿坝州歌舞团汉笙演奏员卢贤敏老师告诉笔者,“我来莫师傅家定购20把各21管芦笙,在2017年参加苗岭节日芦笙比赛,我来他家住也有ᅳ个星期了。”



图为他的大儿子莫玉辉将已制成的高排芦笙集中登放

  1951年11月,莫厌学出生在雷山县丹江镇排卡苗寨的ᅳ家“芦笙世家”。他小学未毕业就跟父亲莫学善学习芦笙制作技艺。改革开放后,莫厌学的芦笙制作技艺也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随着政策的宽松,莫厌学决定大批量生产芦笙投放市场。他生产的芦笙规格齐全,做工精湛,形体光滑,玲珑精巧,颜色素雅,音质圆润,他的芦笙除了满足本县需要外,还远销北京、上海、陕西、广西、湖南、四川、云南、重庆等地,深受广大顾客的喜爱。如今,莫厌学的芦笙生意越做越红火。同时,他把芦笙制作技艺传给家里儿子、媳妇。为此,2008年莫厌学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芦笙制作技艺传承人”荣誉称号。



图为已制成的芦笙或顾客拿来的芦笙调整修理声音摆放室内的情景

  随着雷山过苗年日益临近,芦笙这一民族旅游商品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多,素来就有良好口碑的莫厌学也收到了不少的芦笙制作“订单”。眼下,莫厌学俩老和家里两个儿子、两个媳妇及两个外嫁他乡的姑娘(回来打工)却整天在家敲敲打打,忙于自己手中的“绝”活。莫厌学告诉笔者,全家8个劳力从事芦笙制作行业,年均制出芦笙3000多把,总收入35万元,除购买材料等支出5万元外,纯收入30万元,年劳力人均纯收入3.6万多元。(张希才)

责任编辑:田应龙【收藏】
上一篇:2017第三届“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月底在雷山开幕
下一篇:西江苗寨“井喷式”旅游助力果品业发展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