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天柱注溪:双庆“省级非遗姊妹节”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5-03-30 15:40:24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继“注溪社节”之后,去年“注溪山歌”又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只有两个村的小小注溪乡,竟有两项民俗事项获全省非遗,实为少见。3月23日,天柱县注溪侗乡“赶社”,湘黔边界的歌手以最古老的方式“抓阄”赛歌作乐,欢庆注溪获得两项省级非遗项目,更是高潮迭起,让人们笑翻了肚皮。

  “今年比赛,看出歌手真本事了,歌友说好,当评委也蛮过瘾。”82岁土生土长的评委、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秦廷锡满心欢喜地说。过去群众上台自由唱,

  这次先由评委命题,歌手抓阄,即兴创作,评委现场打分及颁奖。

  秦廷锡告诉笔者,注溪山歌,也称注溪溜溜歌,唱腔是溜溜腔,讲究一定的韵律,形式灵活,朗朗上口,独具侗族北部山歌地域特色。

  这次歌赛,由注溪村群众自发主办,主题内容有歌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伟大的祖国、歌唱民族团结、歌颂计生育、敬老爱友、公民道德,当天有64名歌手参赛,经过一天的激烈角逐,评出一、二、三等奖,吸引了贵州、湖南毗邻县市侗乡苗寨上万名歌友观看。

  注溪社节,相传至今已有一百多历史,每年春社要做三件事:煮社饭,迎宾朋;挂社坟,敬祖先;唱侗歌,斗鸟乐。

  该县非遗中心主任蒋家林介绍,2005年,“注溪社节”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注溪山歌”又成功申报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史料记载,清同治年间,注溪毗邻一带土匪猖獗,民不聊生。春社,蒲溪欧阳涛、注溪秦大宋,以及湖南省晃州杨秀力,私约20多个寨主,集中注溪“交棍坳”召开治乱自卫会议,商议制定安居良策。由此,把“交棍坳”定为“注溪社节”的场,每年立春后逢五“戊”为社节,男女老少都集中于此欢度“社节”。

  秦廷锡说,注溪赶社,以前十里八乡的群众集中在“交棍坳”,2006年随风雨桥建成迁到注溪街。今年在注溪文化广场举行。节日除传统习俗外,近些年来,通过当地政府挖掘和传承,举行隆重的社节祈福仪式,进而演化发展成社饭一条街、长桌宴、唱社歌等,还开展民间歌舞、绝活表演、腰鼓、篮球赛、斗鸟等群众性活动,丰富节日文化生活,反映新农村的精神面貌。

  笔者现场看到,今年社节,文化广场上33支民间文艺队伍狂歌劲舞,神釆奕奕,台上台下笑语声声。走进社饭一条街,挤满了吃社饭的游客,数十家卖社饭的老板,脸上笑开了花。

  村主任满心喜悦地告诉笔者,明年,我们将举办十年大庆,因为注溪民族村寨申报,注溪社节入选省级非遗,风雨桥竣工都得10年了,还有新修的鼓楼和文化广场即将完工,注溪村获“贵州省魅力侗寨”称号。“到时候我们发请贴,你一定来哦!”他乐呵呵地邀请说。(吴厚征 杨仁海)
 

责任编辑:吴茜岄【收藏】
上一篇:天柱扶贫生态移民房竣工(组图)
下一篇:天柱县车辆购置税连续三个月超百万元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