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施秉县委书记与五张成绩单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5-02-11 10:17:18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杨仁海

  2月10日,静静的办公室依旧繁忙,县委书记彭世平伏案阅示文件,突然,收到五张成绩单,随手打开一看:

  “施秉县民族中学初一潘桂芝,语文117分、数学150分、英语141.5分……全班第三名。”

  “清江民族小学四年级潘成凤,思想品德99分、语文86.5分、数学77.5分……班主任评语:被评为“三好生”、“优秀班干”。

  ……

  彭世平详细看完后,一下子才想起,这是他在该县马号乡六合村帮扶的五位单亲家庭的贫困生。当他看到这些孩子很争气时,自己感到十分欣慰。

  六合村是国家一类贫困村,也是一个典型的苗族聚居的村寨。村支书潘文通告诉笔者,该村位于清水江边,离城有74公里,共548户2386人,近些年村民经济来源主要靠外出务工。

  他说,以前,该村森林茂密,水路运输十分便利。由于群众都依赖卖木材过日子,山上的林木曾一度遭到滥划,导致原本山高坡陡,土地贫瘠的村子,再度返贫致穷。

  该村由于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不到半亩,早已是“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为解决这个问题,彭世平多次深入该村联系帮扶点进行调研,并要求县委办组织干部职工,先后三次深入该村挂帮单位实地走访,派驻三名干部蹲点调查,对该村实施精准扶贫。

  他指导说,按照“321”结对帮扶机制,由37名干部与51户144名贫困群众,除通过政策“兜底”、“一户一技能”、产业扶持三种方式,分类结对帮扶外,首先实施教育扶贫。

  “扶贫先扶智。”彭世平坦诚地说:“要帮多帮几个贫困生。学习改变命运 ,学习改变弱者。”

  于是,他针对该村潘桂芝、廖贵德、廖江斌等五名单亲家庭和优秀贫困生的现状,并主动跟这些贫困生结对子帮扶。从去年12月起,每人每学年资助生活补助费1600元,一直资助和帮扶上高中,读大学。

  12月6日,彭世平第一次走进潘成凤的家,房子很简陋,但板壁上已贴满了奖章。他伸过头一看,连连夸奖:“三好生”、“优秀班干”。“今年多大了,家里有哪些人。”他轻轻摸着潘成凤的头,关切地问。

  “11岁,7个人。”她腼腆地回答,但表情一下子又变得严肃起来。

  潘成凤说,两年前,妈妈的肠子烂了,医不好去逝了。爸爸头脑不灵活,只会做些简单的事情。二叔三叔都不会说,能种地砍柴,做临工买油盐。哥哥读到初二就打工去了,姐姐在乡里的中学读初一,与双胞台弟弟在村小一起读四年级。

  彭世平聆听后内心很震憾。他说,11岁的孩子会做些什么,除了学习、玩耍,可能大多部分的事情都还是依赖父母来完成,而潘成凤却已经“当家”两年了。

  校长潘文德说,她在老师的眼中是个优秀的孩子。班主任刘正值说:“孩子很可怜,她也很自强,从来没穿过新衣服,从来没买过新书包,但她即使穿着破衣,背旧书包,也从没有表现出一点自卑,成绩一直在班里前列。”

  “好好读书,我们一定会支持你。”彭世平边说边将书包和羽绒服,亲自递到了小成凤手中,然后将五个分别装有1600元的信封交给潘文德,并嘱托他每月按时发放。

  懂事的潘成凤恭恭敬敬地弯腰致谢:“谢谢彭书记,我会努力学习的!”

  在读四年级潘江辉的家里,彭世平了解到,他父亲病逝6 年了,母亲常年在外打工,三兄妹都由年迈体弱的爷爷、奶奶照料,生活十分艰难。可去年8月又遭不幸,他母亲因突发糖尿病等,一直住院。这样全家又陷入了窘境。

  临别时,彭世平轻轻地拍了拍小江辉的肩膀,指着奖章点数,一张、两张……并激励他说:“好样的!听爷爷奶奶的话,努力读书改变命运。”再三叮嘱随行的干部对潘江辉及其家人,特别是两位老人更要多想办法进行关照。

  潘江辉站在门口,仍抱着心仪已久的书包和羽绒服,深情地目送着彭世平走出村里的小巷道。

  “教育是最大的扶贫措施。”彭世平要求教育部门制定方案,对困难学生开展结对帮扶,建立帮扶台账,跟踪学生的生活、学习动态,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如此,这股春风迅速吹暖了“漂城”。目前,已组织教职员工对贫困生开展“捐一日工资,献一份爱心”,并倡导有条件的学生进行“1帮1 ”、“手拉手、心连心”等活动,竭力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让他们的人生从此充满阳光。
 

责任编辑:吴茜岄【收藏】
上一篇:施秉县红十字会开展新春佳节送温暖活动(图)
下一篇:苗寨新风尚 集中杀年猪 节约时间节省肉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