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等待搬迁
本网讯 黄平县水库和扶贫生态移民局始终把贯彻执行扶贫生态移民工作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的总抓手,自2013年以来,通过整合中央、省、州和地方财政资金,3年共为920户居住深山僻壤的群众解决移民搬迁问题,目前已经使3630余人口过上了宜居生活,在不断推进城镇化建设中,让广大移民享受到改革发展的阳光。
搬迁后的居住环境
2013年以来,黄平县水库和扶贫生态移民局按照上级投资计划和要求,全县先后整合各级扶贫生态移民资金达5029.8万元,通过开展对因居住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等原因需要搬迁的农村人口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积极建立了生态移民家庭档案,制定生态移民与扶贫移民实施规划,选择县城和工业园区以及交通便利、生产生活条件较好和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小城镇作为安置点,先后建设了移民生态移民小区2个,面积达17.3万平方米。其中2013年共投入3333.85万元,建成270户,27000平方米;2014年投入796万元,建成436户,7440平方米;2015年投入900余万元,新安置214户,164193平方米。
搬迁前的居住环境
在3年的时间里,为了使这些长期生活在穷山恶水中搬迁出来的农户适应新的产业需要,黄平县水库和扶贫生态移民局还先后在全县扶持和发展了一大批种养(植)殖项目,如野洞河镇泥巴寨等小水库特禽养殖、旧州镇天官村香菇规模化生产、西坝村特禽养殖和钩腾药材种植、波洞等移民村养禽、寨勇村孛荠基地、两岔河水库库区移民产业发展贴息试点项目,等等。同时,还把库区移民培训作为提高移民务工就业的重要抓手,着眼于培训科技致富带头人和职业化新型移民,还在移民中开展稻田养鱼、花卉种植、特禽养殖等技术培训100多期,使0.26万人次掌握了各种适用技术。(廖尚刚)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