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黄平野洞河白仓村通硬化路“铁牛”取代了“壮马”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5-11-23 15:19:08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黄平县野洞河镇白仓村水泥路硬化后的变化

  “嘀嘀——嘀嘀——”,11月15日,一辆载满水泥货车停在黄平县野洞河镇白仓村的车站里,喇叭声虽然停了,但回声还在山村里不停地回荡,打破了这个村庄以往的平静。

  不一会,一伙欢蹦乱跳的小孩和一些村民,把货车围了一圈。当地村民习惯将机动车称为“铁牛”。这时,几位上了年纪村民指着“铁牛”议论起来:

  “‘铁牛’这家伙真的厉害,一家伙拉了1万多斤。”

  “换成用马驮运,一匹马至少要驮三五天,要驮你个老门心亮……”

  “我家水泥到了!”村民杨老五欢快地跑过来,并付了150元给驾驶员,然后笑呵呵地说:“路还没通之前,请马驮这150包水泥至少要花1500元,现通车了,我只付了150元,节约了1350元。”一会儿,又一辆载满砂石的货车将砂石卸在车站里,据村民估计,“铁牛”拉这一车,杨老五至少又要节约了1000元的驮费。

  白仓村位于黄平县野河镇南面,镇政府到白仓村要经过万丰村,全程10公里。之前,曾有一条长3公里土胚公路通至万丰村,据说是上世纪70年代用人工修建的,仍然保持原状,只是这条路被戴上了“断头路”帽子。

  长期以来,马成了白仓村村民的主要运输工具。2012年,政府出资修通了万丰至白仓的通村公路,“断头路”帽子终于摘掉了,但是由于缺乏维护,路面很快被雨水冲刷成了坑坑洼洼、沟壑纵横,村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通车的梦再度困惑着当地群众。今年年初,通过政府投资,对路面全程硬化,排水系统也得到了完善,村民张二狗幽默地说:“这是我们白仓村的高速公路。”

  准媳妇回心转意

  10月28日晚,白仓组村民在村委会大院召开小组会议,当时有部分村民还没有赶到,先到的村民闲聊起来。靠近马棚边的村民是60多岁的潘火夫,只见他将两只拖鞋脱掉,垫着坐在地上,左手握着旱烟杆,右手母指按下打火机, “嚓”的一声响,点燃的火焰照亮了他那古铜色的脸,一道道皱纹清晰可见。

  正要点烟时,话题突然上来了,他松了一下火机汽片,关掉了火机,喃喃说道:“这个年头的姑娘太现实,我儿子潘老大上前年在广东打工时认识了一位四川姑娘,不久两个就喜欢上了,后来那姑娘借口来我家玩一趟,也晓得她是为了来看门的,结果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第二天说脚痛走不动了,回去后,她东一个借口西一个借口不愿靠近老大。上个月老大回来,在家门口的水泥公路迫了张照片发给那姑娘,嘿嘿,现在两个又好上了,还说年底要结婚呢,到时还得麻烦寨邻……”

  没等潘火夫说完,龙二太抢着说:“我们组的男娃崽伙子都不差,以前出去谈媳妇就因路不通,都不敢说‘公路’两个字,现在路……”还没说完,大伙哈哈大笑起来,笑声将龙二太说话声淹没了,几个妇女还笑得东倒西歪。

  年轻人的“游山虎”生活转为“坐地猫”

  白仓村土地肥沃,享有“一碗泥巴一碗米”美称,且地势低凹,无霜期短,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最突出的就大头菜,是远近闻名的“大头菜”村。长期以来是该村的支柱产业,远销重庆、成都、贵阳等大城市,由于交通闭塞,只有用马驮。因成本高,效益底,大头菜产业难以做大做强。

  路通了,“东风”已具备了,如何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成了村两委第一要务。“路好了,我们不能再等了,要借‘东风’助我们一臂之力,需要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大家才智,我们不仅要苦干,关键是要巧干,才能达到‘四两拨千斤’效果。”这是11月3日村支书张学文在全体村组干会上关于白仓村经济发展规划的动员话。为了白仓村的发展,村民思考了很久。期间,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也进行了几番激烈争论,经过权衡利弊后,最终还是把意见统一到发展大头菜产业上。

  袁文等4位在浙江打工的村民听到村里已明确大头菜产业发展方向后,立即返乡,目前正谋划着自己的大头菜发展规划。据袁文介绍,他已动员家里把马给卖了,并买来了“铁牛”,充分利用现在的交通优势和农村淘宝大平台,大力发展“大头菜”特色产业,并推行“公司+农户+基地合作社+农村淘宝”新型模式,逐步推动大头菜规模化、产业化,延长农业产业链,为广大外出务工经商朋友提供就业创业空间,逐步把本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游山虎”生活转为“坐地猫”。

  “铁牛”取代了“壮马”

  路通了,路况也好了,“铁牛”运输成本底,效益高;马一年到头都需要人喂养,且运输成本高,效率底,村民都有目共睹。据村主任潘远文介绍:“全村98个马夫,61人将马买了,换成了‘铁牛’(摩托车或农用车),年底打工人员返乡,买‘铁牛’的人更多。”70岁的张秀才看到这些变化,感叹道,“铁牛”取代了“壮马”已成为现实,党和政府的政策英明,我们的社会一天更比一天好,我们实现小康社会指日可待!(廖廷国)

责任编辑:杨平【收藏】
上一篇:黄平县以“十大行动”和“六张网”创新立体治安防控
下一篇:罗满妹:小本生意成就就业梦 两条腿走出小康路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