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黄平县大力扶持较少民族加快发展见成效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5-10-20 14:23:03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自2011年黄平县被国家列为人口较少民族(仫佬族)建设县以来,该县县委、县政府按照“统筹规划、全面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原则,结合实际,制定措施,积极推动该县人口较少民族(仫佬族)村寨的整族脱贫和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改善基础设施。硬化通村通组公路11.5公里,连户步行道5公里,机耕道850米,生产道路310米,维修山塘1座,渠道防渗9.8公里,新建拦河坝100米,防洪堤380米,田坎硬化12715米,投入人口较少民族专项资金1092万元,保护基本农田350亩,增加灌溉面积503亩,广大仫佬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

  调整产业结构。该县整合发改、农业、林业、国土、扶贫、烟办、民宗等部门着力搞好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开发山地建设,加大对岩头村、新华村、茶山村投资力度,发展高产稳产水稻1291亩,烤烟种植330亩,新增稻田养鱼面积800亩,经果林60亩,发展形势良好,广大仫佬族群众从这些项目中实现了增产增收增效。

  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对项目的实施,产业结构的调整,2015年,稻田每亩平均增产水稻600公斤,鱼每亩平均增长200公斤,烤烟每亩产125公斤,经果林每亩产2000公斤;稻谷按2.52元/公斤,鱼按20元/公斤,经果林按2元/公斤,烤烟按14元/公斤,每年增加收入645.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增加。

  增加就业岗位。通过对山区产业结构调整,增加水稻、烤烟、经果林、药材的种植面积,加大稻田养鱼其它养殖业的养殖规模,对部分农民进行科普培训,每年可增加100多个就业岗位。

  通过近几年的扶持,黄平县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生态环境改善、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取得了良好社会经济效益,体现了各民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吴鹏)
 

责任编辑:吴茜岄【收藏】
上一篇:黄平县全力打造县域电商生态
下一篇:黄平各地举行活动欢庆重阳节(图)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