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镇远县城区南面3公里处,有一片叫那溪沟的林地,一位叫付祥明的当地居民在这片林子里守护了27年,山里名贵树种和古树,他了如指掌,甚至还给它们取了名字。
每年巡山1500公里
给老树取名
近日,记者进山走访付祥明,从镇远出发到山里约3公里,不算远,但不通公路,还得爬山。沿着一条小河沟往大山深处走去,有一栋仅有两个房间的砖房,它就是付祥明和老伴的住所。付祥明说,他的任务,就是看管这些林木。“这一片山,有600多亩,我看守它们,有27年了。”付祥明说。
付祥明是镇远县阳镇联合社区的居民,他原本是木工师傅,1987年,当时的村支书找到他,说那溪沟要封山育林,点名要求付祥明前去。“村支书之所以选中我,是因为我身强力壮。”付祥明说,当时,村支书给出的条件是,树木成林后,付祥明可以分到四成,这条件还算诱人,付祥明高兴地去了。
那时的那溪沟,其实是荒坡,杂草丛生,树木仅有几小片,付祥明未免有些失望,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上山后,他每天都带着一把柴刀巡逻。后来养成了巡山的习惯,一直坚持到今天。“每天要走四五公里的山路,每一处山头都要走到。”付祥明说,每年他所走的路程达到了1500多公里。
由于长期坚持巡山,他对整座山了如指掌,山里何处分布着名贵树种,有多少株,何处有老古树,古树大致的胸围是多少,树高是多少,他都知晓。对于名贵树种和老古树,他甚至还给取了名字或进行编号,以便进行重点保护和管理。比如,南面边坡上的一株古树,他命名为“老寿星”,他常到“老寿星”的脚下休息,有时候还与“老寿星”说上几句。
多次拼命护树从未发生火灾
守护山林,最重要的就是防火防盗。山上有风吹草动,付祥明就会立马出动,如果有人盗伐林木,他会毫不客气地阻挡。
有一次,他正在吃饭,突然听到北面山坡有砍树的声音。“我一听到声音,提起柴刀,叫上狗就往山坡上走。”付祥明发现两名男子在砍树,他立即上前阻拦。
其中一名男子说:“今天我有点不舒服,正找不到地方出气,你拦我,我偏要砍。”付祥明挺身上前,做出拼命的架势,两名男子看他动真格的了,转身便走。
付祥明守山27年,那溪沟从未发生过火灾,从其他地方蔓延过来的山火曾多次逼近那溪沟,但都被付祥明击退了。2010年的一天晚上,北面山坡方向出现山火,火借风势朝那溪沟方向而来。付祥明获悉情况时,已是深夜11点,他担心树林安全,连夜上山开出了一条隔离带,挡住了大火,那溪沟安然无恙。
看山狗养了五六“届”老人舍不得下山
付祥明开始接手守山任务时只有36岁,如今已经成为了60多岁的老头。
“27年的时间,我换了六七把柴刀,养了五六届的狗。”付祥明把每一拨看山狗说成是“届”,每一届有一至两条,看山27年,仅看山狗就养了10只左右。
头几年,县林业部门给他下发一些守林补助,后来就没有任何补贴了,村里面也无法解决。无奈之下,付祥明就和老伴把山里的荒地利用起来,种植樱桃、西瓜、橘子等,瓜果成熟之后,便由他的老伴挑到县城去卖。
“不过,现在年纪大了,干不了这些活,就由女儿们接济度日。”付祥明说,他有五个女儿,均已出嫁。
因为至今都未获得待遇,很多人都劝付祥明回家养老去。但他拒绝说,在山上呆惯了,下山反而不习惯。他私底下告诉记者:“我对这些树木有感情,真舍不得离开”。(刘俊仪 何昌华 记者 罗茜 摄影报道)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