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黎平县“3+2”立体式网格化大宣讲格局侧记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03-28 14:23:22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一年光阴一年新,两会精神明方针。全国上下齐奋斗,勤俭二字守门神。八项规定高压线,核心价值精气神,群众路线接地气,党员干部要听真,要听真……”阳春三月的黎平已是春雨纷纷,但在文化广场上仍人头攒动,一曲曲饱含时代新气息的草根达人的侗歌苗曲响唱夜空,成为理论宣讲工作的一个崭新而有效的载体。

  近年来,黎平县充分发挥理论宣讲在统一思想、化解矛盾、凝心聚力、促进发展、榜样示范、鼓舞鞭策的作用,整合县乡村各类资源,精心策划形式多样的活动,着力扩大理论宣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使理论入耳、入心、入脑,为确保把黎平打造成“曙光之城、侗乡之都、生态之源”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丰富宣讲载体、激发宣讲活力

  “吴老运用大量事件和事例,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全面阐述了当前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思路对策,从多个层面、多维角度指出了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路径选择,通俗易懂,改变了过去只是单纯的假大空的宣讲模式,让人容易接受,全身心的去思考”在黎平县委宣传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的讲座上,宣传部的一位杨姓干部聆听了黎平县原县长、退休干部吴仁发作的专题讲座后有感而发。

  怎样让各级党委政府的好政策、好声音走进百姓的心坎,基层一线的心中,一直是黎平县开展理论宣讲工作重点探索的课题。在舞台打造上,黎平县借助“百姓大舞台”、“乡镇文化活动场地”、“草根文化舞台”等载体,用宣传思想工作凝心聚力,助推黎平经济社会加速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3月17日,黎平县龙额镇举办了“春社河歌文化艺术节”,在春社河歌文化艺术节举办期间,龙额镇特别邀请“歌队”、“芦笙队”和戏班子等采用苗、侗、瑶等民族语言,采取多样形式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第一时间迅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

  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基本形式的“黎平大舞台”,根据不同对象,传播凡人轶事,推动先进道德理念入脑入心,外化于行,营造“讲道德、做好人、树新风”的浓厚氛围。此外,该县还借助中央八项规定等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相关规定制度,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遏制红白喜事过多、“人情消费”负担过重的问题,为深化全国文明县城创建打造新亮点,树立新品牌。

  黎平县还充分挖掘乡镇、村寨(社区)文化活动室、电教室、农家书屋、宣传栏等资源,持续组织志愿者团队开展“理论走基层、惠民好声音”宣讲活动,并要求县乡两级宣传思想文化部门利用“黎平大舞台”、乡镇文化活动场所为草根达人提供展示平台,利用重大节假日和主题活动开展理论宣讲活动,不断扩大党的科学理论宣讲覆盖面和影响力。

  建强宣讲队伍、充实宣讲力量

  “‘政治建设’就像‘牛鼻子’。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文化建设就是牛的四蹄子。牵住了‘牛鼻子’,就能管住牛蹄子,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是牛的前蹄子,确保牛往前跑,生态建设、文化建设是牛的两个后蹄子,后蹄子跟不上,牛就跑不动,前蹄子再快也没有用”在黎平县活跃着一支夕阳红“关工委”宣讲队伍,政治理论这样严肃、抽象的理论经由这些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运用朴实的语言讲起来成了快乐的精神食粮,被基层一线群众记得牢牢的。

  怎样才能使理论宣讲在基层吸引党员群众?怎样才能使被群众称为“假大空”的理论宣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关键就是要有一支过硬的理论功底、丰富的知识积累、扎实的实践经验的理论宣讲队伍。针对黎平县域面积大、受众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居住分散的实际,黎平县制定《关于开展“理论走基层·惠民好声音”宣讲活动的实施方案》,大力构建和完善“覆盖面广、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县乡村三级宣讲团队和志愿者宣讲组织、关工委宣讲组织的“3+2”立体式多元化宣讲格局,并充分挖掘利用人脉资源优势,除邀请黎平籍名人回乡传经送宝,还深入挖掘离退休老同志这一宝贵资源,逐级组建“关工委报告团”、“五老宣讲团”等组织;同时,充分发挥乡土人才、乡村医生、文化协管员、返乡农民工、复员军人、大学生村官、致富能手等的作用,及时把党与政府的惠民、利民、富民、暖民、乐民政策传送至万户千家。

  紧扣群众需求、彰显宣讲实效

  “各位乡亲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胜利召开了,你们知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惠农政策吗?又带给我们哪些变革吗?这次会议重点是进行全面深化改革、食品安全、群众增收、生态文明建设、政府职能转变等,可以说是和我们息息相关了。”自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帮扶活动以来,该县积极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深入企业一线接地气、通民气,聚才气、增和气、提正气,在帮扶中把宣讲融入其中,做到宣讲帮扶“两不误、两促进、两提高”。

  在宣讲活动中,黎平县既充分发挥传统宣讲方式的优势,又不断满足干部群众的需求,创新采用“凭单上菜”“见缝插针”“借台唱戏”“文化杂烩”等方法,使宣讲出实招、显实效,增强理论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以“菜单”的方式,每季度编制宣讲专题,发放到基层一线,供一线群众“点菜”使用,做到党员干部群众想了解什么就上门宣讲什么,实现有的放矢、按需宣讲,这就是“凭单上菜”。当碰到重大宣讲任务时,就整合“3+2”宣讲队伍,突出宣讲重点,进行合理配餐,实现“讲、学”对接,“送、需”匹配。

  “见缝插针”就是充分利用黎平各类民族活动丰富以及赶场、下乡帮扶、化解矛盾纠纷、主题活动等时机,深入基层调研,了解群众需求,针对不同受众选择宣讲内容和宣讲风格。如地坪乡在“同步小康驻村帮扶”活动中创新推广了“三语解读”(即汉、侗、苗)宣讲法,有效提升了理论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借台唱戏”就是结合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和重大节庆活动,借势发挥、有效渗透。如利用每年的南泉山庙会、十侗款会、牯脏节、芦笙节、摔跤节、祭萨节等重大民族节日庆祝活动等开展宣讲工作,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电视台、网络媒介、宣传栏、户外展板、LED户外广告,微信、手机报、纸质媒体等大力开展理论成果、法律政策、文化科技、食品安全等内容的宣传展示,确保“理论走基层、惠民好声音”真正的“走群众路线”。

  “文化杂烩”就是通过学习、宣传和践行“继承传统、团结务实、敢闯敢干、争创一流”的黎平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侗都人民的价值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成为统一全县人民意志、协调全县人民行动的强大精神力量。此外,黎平还积极探索尝试以特色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开展理论教育,组织草根达人、民间艺人、民族文化传承人、县乡文化艺术团等通过侗歌、侗戏等文艺形式,开展不拘一格的理论宣讲工作。

  另外,在宣讲工作中大量运用大众化、形象化的语言,坚持理论宣讲“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的原则,是黎平宣讲人的一大特色,大众化的语言内容实在,群众容易理解和接受,听得懂;形象化的语言可使枯燥的理论变的生动,黎平县宣讲人在宣讲中注重拉近群众对理论的认同感、互动感,采取小故事大道理的方式娓娓道来,确保群众从朴实的语言中领悟道理,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王乐南 杨成 杨小燕)

责任编辑:许世芳【收藏】
上一篇:创新理论宣讲载体 打造理论宣讲品牌
下一篇:黎平县计生协上门为计生特殊家庭进行免费健康体检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