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孩子,今天中午在学校吃得怎么样?”锦屏县城关一小四年级学生王名煜父亲王泽伟一看到儿子便问道,作为一名中小学生家长,这是他们每天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4月14日清晨,当笔者来到城关二小时,正好赶上学生早餐时间。热气腾腾的米粉、包子和豆浆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孩子们整齐有序地端着餐碗排队打饭,不时对食堂工作人员说:“阿姨,粉多给我盛一些!”“阿姨,我爱吃你们做的豆浆,又香又甜!”
四年级1班的龙燕琴大口地往嘴里扒着粉,当面对笔者“食堂的粉和包子跟妈妈做的比起来怎么样”的问题时,这个大眼睛姑娘露出羞涩的笑容:“学校食堂的粉和包子都很好吃,我妈妈做的早餐也很好吃。”三年1班的罗开炜悄悄告诉笔者“食堂做的包子软绵绵的,我最爱吃了”。
“我们每天午餐都做到一荤一素一汤,午餐口味以学生为主,一般都做得比较清淡,而且保证一个星期食谱不重样。”食堂管理员乌坡小学杨姐介绍说。
龙啦小学刘芳是一名留守儿童,以前上学时,书包里除了背课本外,还要背上几斤重的干粮和冷水。现在学校为他们准备的免费早餐不仅有热馒头和粉,而且保证随时能喝上热水,有时学校还将馒头调剂为包子和油饼,不仅丰富了营养,还更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口味。
像刘芳一样,以前上学吃不到午餐的孩子在山区比比皆是。龙啦小学校长刘光林谈及这一惠民政策时说:“改善学生营养餐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真的太重要了,以前,有的学生娃娃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才到学校,中途体力消耗较大,可他们每天的早饭和午饭只能啃自己带的冷饭,勉强填饱肚子,根本谈不上营养,长期下去孩子普遍存在发育不良,而这一现象在全县各乡镇村小学普遍存在。自从实施营养午餐以来,学生上课的精神状态明显好多了。”
“以前小孩子上学连早餐都吃不上,现在早餐和午餐都解决了,再也不用背干粮和往瓶子里灌水了,学生负担也减轻了。”三江镇菜园58岁村民龙运均高兴的说。
据悉,随着锦屏县寄宿学生人数逐渐增多的实际,该县先后筹资608万元,对全县各乡镇138所农村中小学食堂进行了维修改造,为138所学校购买了冰箱和消毒柜,聘请了专职炊事人员,确实解决了农村中小学生的午餐问题。
目前,锦屏县138所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19845名学生已经吃上了统一的营养午餐。(谭水平 龙 标)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