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黄平大寨村留守儿童:想要新书包 想看外面高楼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10-06 10:24:48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黄平县谷陇镇大寨村是苗族集居地,当地有30名留守儿童及10名孤儿。由于长期没有离开过山区,他们一直很向往外面的世界。昨天,记者与爱心联盟网10多名志愿者走访了大寨村。
 
    助学路背后的辛酸故事
 
    每年国庆长假,爱心联盟网志愿者都会组织到我省山区看望慰问孩子,并寻找困难家庭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助学。今年也不例外,记者跟随10多志愿者来到大寨村,体验助学之旅。
 
    网络助学活动是爱心联盟网于2008年通过网络发起的助学活动,已经延续了6年,其该网志愿者家访了近2000名贫困学生,并成功的结对了上千名学生,从50元至1000元不等,募集到上百万的助学金。然而,这项看似普通的爱心活动,背后却有着无尽的辛酸与挫折。
 
    早上6点许,记者匆匆吃过早餐后,乘坐志愿者的车辆从城内出发,经历了4个多小时的车程,最终到达黄平县城。一名志愿者身体不适,一路呕吐不止,当她听说还要走四十分钟的山路时,并没有选择在宾馆休息,而是继续赶路。
 
    记者了解到,每年的节假日,爱心联盟网都会组织一些爱心人士进山,对贫困学生进行走访并援助,但一部分人只抱着去看看的心态,到了现场后,却不愿意帮扶孩子。
 
    刘宗勇回忆,去年一名自称是北京某企业的爱心人士到达贵州后,希望能够提供一批贫困学生名单。随后,刘宗勇带着这名爱心人士到安顺大山里家访了十几名贫困学生,可这名爱心人士回京后至今没有回音。在这样情况下,刘宗勇找到一位开办医院的朋友对这批学生进行了援助。
 
    这里有一群贫寒而自强的孩子
 
    在这些志愿者们看来,走访贫困学生,这份看起来简单的工作,在助学环节里却相当重要。
 
    在黄平县教育局副局长李小平的带领下,记者随同志愿者们到达了谷陇镇大寨村。这个自然苗族村寨,男女老少穿戴苗族服饰,聚集在寨子的大树下,聊天、喝茶、玩扑克牌,整个寨子充满着浓烈的节日气息。
 
    第一个家访的女孩叫雷慧慧,是谷陇镇中心小学六年级4班的学生,由于孩子家里没有电话,没有事先联系上,只有上高二的姐姐在家。一幢破旧的木屋,墙壁上写着文革时期的标语,堂屋的墙壁上贴着姐妹俩许多奖状,屋里铺着两张床,没有家具,也没有电器。
 
    随行的老师告诉记者,雷慧慧的父母死得早,两个孩子都靠政府救济。姐姐上学住宿,她一个人住在木屋里,孩子很懂事也很坚强。
 
    孤儿、单亲、父母残疾、父亲外出母亲病重、父亲死亡母亲改嫁……摆在记者面前的家访名单上,写着简短的贫困原因,而这些看起来简单的词语,却让孩子们的童年少了温暖和爱。
 
    潘鑫是一名二年级学生,姐姐潘敏上六年级,父亲是泥水工人,母亲患宫颈癌已有4年,卧病在床。一家四口就租住在县城边上不到六十平米的房子里,屋子里全是药味。潘鑫的母亲病情严重,目前已经停止治疗,就在前不久,潘敏的班主任解贤德在班级组织学生家长进行捐款,募捐到2170元。
 
    大部分孩子将得到“一对一”帮扶
 
    李小平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一直在联系一些基金会和类似爱心联盟网的助学团队,目前得到帮助的孩子有300多名,教育局也在争取更多的扶贫资金。但对于大批的孤儿、单亲家庭、疾病家庭的困难学生而言,争取到的基金也只能解决燃眉之急,他们更需要的是社会的力量,需要大批的爱心人士及爱心企业来关注他们,帮助他们。
 
    记者看到,走访的贫困学生中,无论是孤儿,还是单亲孩子,他们的生活环境明显落后于普通家庭的孩子。而其中一些孩子却能奋发图强,雷慧慧家墙壁上的奖状便能说明一切,20张奖状是她与姐姐努力的见证。
 
    对于黄平县教育局提供的50名贫困学生名单,刘宗勇表示,通过走访,大部分孩子将得到一对一的帮扶,目前已有爱心人士提出要结对孩子。在结对之前,他们将建立一个助学联系点,由两名志愿者管理账户,负责与援助者和学校联系。
 
    在此次走访中,当记者问及孩子们的国庆梦想是什么时,他们回答:想要新书包、想要丰富多彩的图书、更想到大城市旅游,看看高楼大厦是什么样子……
 
    听到这些,大家心中顿感辛酸。来自重庆的爱心人士罗小荣当天就返城,为孩子们买来了新书包、新文具等爱心礼物。
 
责任编辑:肖默子【收藏】
上一篇:黄平县飞云崖景区悬崖发现解放前机场弹药库石洞
下一篇:黄平开展首届优秀传统文化“青春使者”暨民族服饰“形象大使”评选大赛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