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泥饭碗”里农家乐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06-19 10:38:44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记天柱县蓝田镇第十七届人大代表 杨志武

  “农田大坝欢歌语,扬锄劳动众人齐”。阳春四月,在蓝田镇新联村农民杨志武租种的烟田里,20多个农村妇女一边栽烟,一边说笑,劳乐融融。说到杨志武,蓝田镇干部群众没有不知道他的,不仅因为他是镇第十七届人大代表,还是烤烟种植大户和种养殖专业户,在蓝田已众所周知。

  杨志武今年46岁,个头不高,是村里少有的高中生,一副笑眯眯的脸上总是充满自信,2012年种植烤烟60亩,有桔园2亩,鱼塘2亩,年纯收入10万余元。群众评价他是老黄牛,干部对他的评价就是个实干人。

  1988年在同学的帮助下,他把靠近山冲水源方便的近一亩自家责任田修建成鱼塘,开始了养殖业,由于他勤奋好学,善于思考,第一年纯收入一万多元,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还扩大了鱼塘规模。靠一技之长致富的杨志武并不因为家庭有所改变就沾沾自喜,而是巩固自己养鱼技术的同时,寻求更大的发展商机。1992年,碰柑种植致富的消息象春风一样吹进千家万户,同时打工浪潮的东风也随之而来,村里的年轻人大多成群结队外出“取金”。是外出打工“取金”还是留下来发展家庭经济?杨志武也徘徊过,最后坚定地留了下来,选择了发展种植业的决心。1993年他承包了村集体的2亩荒土全部栽上了碰柑,后起早摸黑,精心管理,挂果后年产量30000斤,纯收入2万余元。

  2009年,为响应镇党委、政府发展烤烟生产的号召,杨志武在自家责任田种了15亩的烤烟,第一次种烟,他不懂技术就不停向技术人员请教,认真研读技术资料。用他的话讲,要做就做出个样子。面对高科技的烘烤技术,他总是谦虚请教,一次次吸取经验,最后他管理的烟和烘烤出的烟叶在全镇是数一数二的,当年,种烟纯收入2万元,还被镇里评为烤烟种植先进个人。2010年和2011年全镇烤烟户因各种原因逐年减少,他不但没有放弃,还带头在全县发展烟稻两熟试种,成功种植得到了州、县烟草部门的充分肯定,成为州、县各级领导参观的典型。

  采访杨志武的种烟经历,他纯朴的语言让人感动:“种烟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经济作物,工期短见效快,只要家里有一定的劳力就能在短期内赚到钱。但我这几年种烟并没有赚钱,因家里没有劳力和一定的田土面积,大部分是租田和请人种收,2009年卖烟得2万多元,除了租金、肥料、烟煤、薄膜等投入,光请工就花去了1.2万元,第一年还贴了几千元,就得到国家补助的烤房设备。2010年和2011年,因栽的是烟稻两熟,所得收入除去开支所剩无几,还好镇里有几千元的补助和奖金。家里人都不支持我种烟,我之所以不放弃,一是我舍不得自己的种烟技术。二是每年种烟能解决村里近20人的闲置劳动力。三是希望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能以自己的经验带动一方群众”。2012年杨志武再次扩大种烟面积,由原来的15亩扩大到60亩,不但可享受到县镇一定的优惠政策,还可解决村里一定妇女的就业。

  作为科技致富带头人,2011年10月他高票当选镇第十七届人大代表,不管农活多忙,他每次都按时出席镇人大举办的培训会和人代会,在会上积极谏言献策,分别在镇第十七届人大一次和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和《加大烤烟种植帮扶力度的建设》。

  “只要有一技之长,虽捧的是泥饭碗,同样也能让腰包鼓起来,还能照顾家里,感受劳动和收获的喜悦,”每当有人问起他,杨志武总是这样兴奋地说。(蓝田镇人大办公室)


责任编辑:耀启铭【收藏】
上一篇:天柱县凤城镇“两办法一制度”规范机关干部管理
下一篇:天柱县人大副主任马新菊就烤烟中后期管理工作进行调研(图)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