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执勤方便自备"武装"
为了疏导方便,老胡还特地上街买了一身制服,一双白手套,一个小喇叭,自制了一个交通疏导员的证件挂在胸前,一件反光背心,咋一看还真的象交警。
老胡说,自从身上全副武装后,工作起来方便多了,特别是一些外地车,根本不知道老胡是义务交通员,每次路过瓮洞街上,都规规距距听从指挥。时间长了,不管本地、外地司机和群众大家都把他当成了真正的交警,小镇的交通离不开他了。
就在记者采访老胡时,短短十几分,集镇上就排起了长长的车,再担阁几分钟,怕是真的要堵车了。
“老胡,你先去疏导交通,等下午散场后,我再来采访你”。笔者暂时中断采访,老胡又重新回到了指挥岗位。
“进来的先等一下,有两辆车现在要开出来。”
“麻烦您和后面的车主先倒回去一点儿,这边已经过来七辆车了”。几分钟,老胡就把刚才水泄不通的集镇街道疏通得井井有条。
有人嘲笑有人敬佩
“你来疏导交通,没有任何报酬,你家人支持你不?”
“支持、支持……我儿子未成家,到沿海打工去了,我老婆特别支持我”。
当记者采访到老胡的妻子时,她的说法则与老胡大相径庭。
“每到赶集天,我这店子忙得不可开交,叫他来帮我一下,他都不肯,他在街上疏导交通时,一站就是一天,屁颠屁颠的,跑上跑下,喊破嗓子,回到家象散了架一样,却从不喊累,气死我了……”说起老胡,妻子气不打一出来。
老胡的家在瓮洞街上、镇政府办公楼对面。老胡的爱人在自家房子里开了一个小卖部和粉馆,每到赶集天,老胡的爱人一个人经营着两样买卖,忙得不可开交。
“不过,现在我也习惯了,老胡他也50多岁了,镇上很多象他这样年纪的人,不是带孙孙、就是打麻将,搓字牌,输了钱不说,有的还得了颈椎病,老胡虽然不帮我,但总比每天去打麻将强,我就把他喜欢疏导交通当成一种兴趣爱好来看,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让他心情愉快,只是外人却不理解,经常嘲笑他……。”
对于老胡的妻子来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别人对老胡的“格外”关注,经常有人问她“那个有点不正常的人你认识不认识?他和你什么关系?”面对这样的问题,老胡的妻子总是不知该怎么回答,“特别尴尬”沉默成为她对此类问题的一贯回应。”
老胡自己也多次听到别人说他“脑子有问题”。“我心里难过,但是我做的没错。他们骂我的时候我就想‘你才傻呢,年纪轻轻的就不遵守交通规则,万一发生危险一辈子不就完了吗?”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