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三穗大案让村寨蒙羞  十年“雪耻路”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09-05-13 09:38:01  来源:金阳时讯-贵阳晚报  

 

三穗大案让村寨蒙羞  十年“雪耻路”

宁静的木良村

    

    核心提示:木良村,三穗县桐林镇清水江支流六洞河畔的一个美丽寨子。然而10年前,村里12人犯下的一桩大案,让这个村子里善良的人们,在当地久久抬不起头。

 

    1997年,木良村的潘年友、潘年梅姐弟等12人,以介绍打工为名,先后胁迫附近村寨的50余名妇女去广东卖淫。如今,此案唯有主犯潘年友一直外逃。今年4月29日,公安部发出A级通缉令,公开通缉第一批10名重大拐卖儿童、妇女犯罪在逃人员,潘年友就是其中之一。

 

    10年来,木良村的村民为了洗却羞辱,辛勤打工,热心助人,终于改变了外界对这个村子的印象。

 

    大案 50余人受害

 

    据介绍,1997年起,时年19岁的潘年友和其姐姐潘年梅、姐夫杨通友,以及罗林等共12名嫌犯,在周边村寨以组织外出打工为名,先后将50余名女青年骗往广东省徐闻县强迫卖淫。此案涉及三穗、镇远、施秉、天柱等县的妇女。

 

    出于害怕威胁、为利所惑等各种原因,受害人又常常成为施害人,不断回到家乡拐骗邻里好友,甚至亲生姐妹及长、晚辈前去卖淫,从而形成一条畸形的‘传销链’。1997年9月至1998年,该案经贵州、广东两省警方联手,在徐闻县侦破,先后抓获7名犯罪嫌疑人,解救32名受害者。”

 

    1999年7月,经黔东南州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潘年梅、杨通友等3人被枪决。案发后潘年友一直在逃。

 

     心理包袱 一背10年

 

    这起案子发生后的10年里,木良村的村民背负了太多的心理包袱。

 

    “就是他们作的孽,让我们在四周的村寨一度抬不起头。”一名村民说,这起案件涉及到三穗以及周边的镇远、施秉、天柱等地的妇女,这几个县城的人们提到木良村,就有恨之入骨的仇恨,因为这些地方的民风纯朴,人们对名节的看重甚至高于生命。“以前外出的时候,甚至不敢说出自己是木良村的。”

 

    在周边县村民的白眼中,木良村的村民度过了小心翼翼的10年,用时间和他们自己默默的付出来冲淡案件带来的蒙羞记忆。

 

    助人 重塑形象

 

    潘年友的一名邻居说,1997年,潘年友跟人们说的“打工”是一场骗局,导致村民提起“打工”二字就有一种抵触。木良村的年轻人却在这10年中,陆陆续续走出木良村,用打工改变自己的人生,改变外界对木良村的看法。

 

      木良村的周主任介绍,1999年起,他们村的4名男青年到广东东莞打工,由于他们头脑活络,在当地的制鞋模具厂成为骨干,2005年,这4名男青年已经在东莞办起了小型模具厂,拥有了500万元的身家,专门吸纳镇远、施秉、天柱等地的打工者,这些打工者在木良村人开办的模具厂,每月都能拿到2000元左右的工资,并对他们在生活上进行照顾。这让曾经受到伤害村寨的村民,对木良村有了全新的认识。

 

      周主任介绍,目前木良村有近200名村民在外打工,他们为该村200余个家庭,带来了5万元到1000元不等的年收入。“收入提高后,每逢村里修路、办学校,总会力所能及地捐一些钱,他们的总体愿望是想让村子出现‘仓禀实,知礼节’的形象。”“木良村有1700多人,是桐林镇的第二大村。江边的一所小学,也是村民们捐资3000多元和县、镇政府等一起筹资修建的。”周主任说。

 

     自助 重树自信

 

    “潘年友的父亲是在村里一个老实且德高望重的人,他在2000年当选上了木良村的支书,并为村民做着修桥铺路和发展种植、养殖致富的事情。”桐林镇分管政法工作的杨副书记介绍。一条全长5公里、通往大普村民组的路就是几年前,由潘父带着全体村民,自行投工投劳修建。有一年夏天下大雨,一名杨姓村民的孩子生病,是潘父背着这名8岁的小孩走了6、7里地到镇上就医。

 

    2000年,潘父潘母居住的房屋被大火烧毁,村民知道他们无钱修房,想主动借钱给他们,但他们婉拒,向当地合作社贷款了一万多元钱修了三间房。这笔钱,潘父潘母靠自己帮人带孩子、为外出打工的人家种田、在镇上做零工,省吃俭用4年后还上了。

 

    杨副书记说,10年来,木良村再没发生过刑事案件。这些,都让外界重新认识了木良村,也让木良村的村民重新找回久违的自信。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三穗:“铁牛”闹春(图)
下一篇:三穗营业员疏忽  一储户“得利”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