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讲述:孙连芳支教的三个感人故事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06-12-31 00:00:00  来源:东南商报  

 

               瞒着亲友提走档案去支教述三次人生选择

 

  孙妈妈流下思念的泪水。记者江涛摄

  日前,从宁波来到贵州山区支教的青年志愿者孙连芳被评选为“贵州省十大杰出青年”。昨日,记者走进了孙连芳的老家———鄞州区高桥镇江南村。

  如今,孙连芳仍然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第四中学任教。昨天,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她,听说要到她老家采访,她还是有点“顾虑”:“当时父母不太支持我来这么远的地方,但愿他们现在能理解……”

  当记者来到孙连芳的老家时,孙连芳的妈妈和大姐孙水红正在切年糕,听说是来采访孙连芳的事迹时,两人抹起了眼泪,眼里尽是不舍与思念,同时也非常理解孙连芳的人生选择。

  第一次选择放弃外企工作去支教

  孙连芳是四个姐妹里最小的一位,小时候很得父母的心。孙妈妈说起孙连芳的小时候,有点自豪:“这孩子文武都行,干活利索,里外一把手。”家里现在还珍藏着孙连芳中小学的各种奖状,几乎年年都是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

  1998年孙连芳大学毕业,进了一家外企,做财务工作。2000年,孙连芳在报上看到团市委招募赴贵州支教的青年志愿者,便毫不犹豫地来到团市委报名。

  报名后,孙连芳才向家里人交底,当时家里所有人都劝她:你现在的工作、生活环境这样好,所在单位的待遇又这样高,宁波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又这样优越,去贵州支教将会让你失去这一切,你将得到的是艰苦的人生……

  父母姐妹的劝阻,孙连芳一笑置之。2000年金秋,23岁的孙连芳带着美好的理想只身来到贵州省镇远县金堡中学支教。

  当时孙妈妈想:“反正支教就一年,让她吃吃苦头,到时候一定会回来的。”第二次选择悄悄提走档案到贵州

  2001年7月,孙连芳支教结束回到了宁波,父母和亲友非常高兴。父母将她安排在一家条件优越的公司上班。回到家里,父母姐妹嘘寒问暖,对她无微不至的爱护和关心,想把她在贵州受的苦给补回来,然而孙连芳的笑容却越来越少。

  “她的心还在那些学生身上。”姐姐捕捉到了妹妹的心思,“那些天妹妹都在想着她的学生,只要邮递员到我家门口,她才会露出笑脸。”

  回宁波后的第15天,孙连芳天天收到学生的来信。学生们在信中声声呼唤:“孙老师,回来吧!我们需要你!”每次读完这些信,孙连芳都泪水盈盈。

  9月,学校要开学了,孙连芳不顾父母和亲朋好友的反对,自己悄悄来到宁波市人才交流中心,提走了自己的个人档案,背着父母和亲朋好友,义无反顾地又踏上了去贵州的列车。第三次选择再艰苦也愿留在山区

  家人一直希望孙连芳回宁波。2004年7月,家里通过各种关系在宁波给她联系好了单位。考虑到她喜欢孩子,家里给她找了份教师的工作。父亲更是天天电话催促,甚至说“如果不回宁波,就断绝父女关系”。但是,孙连芳还是决定留在贵州。

  为了说服妹妹,大姐孙水红当时专程从宁波赶到贵州镇远给她办调动手续。孙水红一到妹妹工作的学校,就被那里的艰苦条件吓了一跳,“那里生活习惯与宁波完全不同,还缺医少药,更没有海鲜吃,做个家访也要翻山越岭十几里。”

  在贵州的短短几天,孙水红理解了妹妹的选择:“那里的人朴实、热情,特别是孩子们对她的感情很深,我看了都被感动了。”

  现在,家里亲人们知道,孙远芳的自身价值在贵州得到更大体现。姐姐说:“虽然我们舍不得她,但她在贵州有真正的快乐。”

  孙妈妈虽然一提起孙远芳就掉眼泪,但每次孙远芳回来时,妈妈还悄悄塞给她钱,对她说:“你的钱都捐给学生了,用妈的钱买点好吃的吧。”记者卢科霞

  孙连芳的爱心接力棒

  2002年,中央电视台在“过年你在他乡还好吗?”人物专栏中报道了孙连芳扎根贫困山乡助学支教的事迹。随后,孙老师便源源不断地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东南大学的退休教授汪乃珏等人纷纷表示愿意解囊资助孙老师联系的贫困学生。

  5年来,孙连芳老师定时按资助要求,呈寄《审核被资助人名单》、《资助清单》、《被资助人学习成绩报告单》等材料给各位资助人,共资助贫困生20多人次,资助金额达28000多元。

  为了扩大社会扶贫助学的影响,让更多的人都来参与扶贫助学,2003年的暑假,孙连芳将受到扶贫助学的8位学生带到东南大学,去感谢汪乃珏教授。后来,无锡民营企业家张浩等人也加入了孙老师扶贫助学的行列。如今,孙老师这根爱心助学的接力棒已越接越长。

  我市自1998年开始实施“宁波市青年志愿者支教扶贫接力计划”,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需求,采取公开招募、定期轮换的方式,组织动员青年志愿者去贫困地区从事1年~2年教育及科技、医疗、文化方面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在对贵州的志愿者对口扶贫上,已有8批188名优秀教师(校长)、5批讲师团、12支医疗队、3批青年志愿者参与支教、支医、支农。记者卢科霞

  当年的学生现在宁波,忘不了老师的关心爱护

  “她曾给我们洗衣服”

  “我在商报上看到她的名字,心咚咚直跳,仔细看内容,知道她就是我要找的孙连芳老师,我和她已经多年没联系了。”昨天,一位名叫姚敦钰的贵州小伙子打进热线,非常激动地说,本报刊登的“贵州省十大杰出青年”孙连芳是他当年的恩师,这么多年他一直忘不了。

  2000年,孙连芳只身来到贵州省镇远县金堡中学支教,成为初一的班主任,教英语,当时姚敦钰是班长。

  今年20岁的姚敦钰很留恋那段时光:“她和我们朝夕相处,每天陪我们上晚自习到9点,还给我们洗衣服、做饭、买水果,感觉就像妈妈一样。”

  姚敦钰说,当时他的父母正在闹离婚,很少关心他,只有孙老师经常跟他聊天,鼓励他,还走了几十里路去家访,他把孙老师当成了精神寄托。

  周末孙老师在家给差生补课,他也会跟着过去,中午吃孙老师亲手炒的菜。后来,姚敦钰的妈妈离家出走,据说去了宁波。孙老师安慰他,说以后回宁波一定帮他找妈妈,他当时哭倒在孙老师的怀里。

  姚敦钰说,孙老师对每个学生都很关心,有学生辍学去打工,她挨家挨户苦口婆心地去把他们劝回来,还给不少同学付了学费。大家都喜欢她,当年她回宁波的时候,全班哭成一片。

  此后不久,姚敦钰转了学,但一直惦记着孙老师。但他并不知道孙老师又回到了贵州,高中毕业以后,他特意到宁波来打工,一边找妈妈,一边找孙老师,可是四处打听都没有消息。

  他曾一直把秋游时和孙老师拍的照片放在钱包里,空了就拿出来看看,后来钱包不幸被盗,为此他还哭了一场。

  昨天,记者通过团市委为姚敦钰找到了电话,他很快联系到了孙老师。随后,他欣喜若狂地告诉记者:“我终于又听到她的声音了,她说她现在过得挺好,要我努力工作。”

  “想不到他还记着我,我真是又高兴又愧疚,我答应帮他找妈妈,却一直没有找到。”记者致电孙连芳时,她刚刚挂断姚敦钰的电话,百感交集。姚敦钰是她的第一届学生,又是班长,印象很深,回宁波后她托了很多人为他打听妈妈的事,但一直没有结果。见习记者樊卓婧

  孙连芳称自己做了该做的事,实现了人生价值

  “我现在的家在贵州”

  昨天,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远在贵州的孙连芳。对于当选“贵州省十大杰出青年”,孙连芳显得很平淡:“我只是觉得自己做了该做的事,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没有媒体上说的那么伟大。”被这里的学生感动

  孙连芳告诉记者,第一次去贵州,就被那里的孩子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比城里的孩子淳朴,常常一声不响地把家里的土特产送到她的阳台上。

  最让她难忘的是一天晚上,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敲开了她家的门,送来花生、蕨菜、果芍。“是孙老师不?这些给你尝尝。”这名老太太是一个学生的奶奶,已经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孙连芳激动万分,她说这是她至今收到的最贵重的礼物。

  回宁波后,她怎么也忘不了那里的孩子,她觉得在那里更能实现人生价值,便不顾阻拦回到了贵州,这一待就是5年。领导同事赞誉有加

  孙连芳现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第四中学任教。不论领导和同事,都对她赞誉有加。学校办公室张主任告诉记者,孙连芳是英语教研组组长,教的两个班的成绩在年级里都是名列前茅。

  在同事汪老师的眼里,孙老师是个很敬业的人,去年她身怀六甲的时候还天天挺着肚子去上课,在电脑前给学生整理资料。

  除了教学之外,她还热衷于助学工作,利用难得的休息时间,走村串寨收集贫困学生的家境情况,整理归类后发给捐助者,同时她也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助了不少学生。希望爸妈过来看看孙连芳告诉记者,在贵州的第五年,她结了婚,把家安在了贵州。

  孙连芳的丈夫姓袁,2000年她刚到贵州时,他也是金堡中学的老师,当时孙连芳对这个高高大大、戴着眼镜的小伙子印象不错,但因为没打算长留贵州,所以没想过谈恋爱。等她再次回到贵州后,袁老师调到了另外一所高中任教,工作中常有接触,相同的志向让两个年轻人走到了一起。2004年底,他们结了婚,去年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有丈夫,有女儿,有一群可爱的学生,孙连芳说她过得挺好。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希望爸爸妈妈到贵州亲眼看一看她的山区学校。

  见习记者樊卓婧

稿源: 东南商报   编辑: 吴冠夏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孙连芳被评选为“贵州十大杰出青年”
下一篇:镇远一老农13年告赢县政府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