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榕江:全力以赴战“疫”战“贫” 力促拐点显现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20-02-19 09:48:28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在新冠肺炎疫情、脱贫攻坚最吃劲的时候,榕江县全县人民群策群力、全力出击,共克时艰,暨打疫情“阻击战”,又打脱贫攻坚“攻坚战”,和疫情抢时间、与疫情抢损失,按下“战疫”、“脱贫攻坚”快捷键,力促榕江县战疫、脱贫攻坚出现“拐点”。

  狠抓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硬核推进“双线”战疫。该县先后召开了3次县委常委会和2020年春季农业生产、林下经济发展暨脱贫攻坚工作会,统筹协调、调度和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及时下达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指令,积极创造春耕备耕、产业发展、复工复产、农民工返岗有利条件,全面落实内业资料完善工作,着力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双线”战疫两手抓、两不误。

  狠抓春耕备耕、产业发展,筑牢脱贫攻坚根基。一是抓早、抓快春耕备耕及产业发展。该县根据2020年中药材、蔬菜和生态家禽养殖计划,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基础上,组织动员群众采取分散式劳作的方式,全力开展春耕备耕及产业发展工作。1月份以来,完成新增中药材植1.15万亩(其中金钩藤完成种植0.14万亩、草珊瑚完成1.01万亩);生态家禽出栏30.27万羽,完成补栏10.17万羽;新增蔬菜种植2910亩(次)。二是抓实、抓细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以坝区为引领带动全县蔬菜产业的发展,实行“春提早、秋延后”错季生产,抢占市场先机,推动坝区产业由单一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改变低产低效经营模式,实现坝区亩产增收7000元以上。目前,共完成200亩以上坝区集中土地流转9260亩,建设三鑫天源公司标准蔬菜基地1000亩;引进贵阳农投公司集团建设贵阳·榕江联建高标准蔬菜保供园区(一期项目2300亩),预计2月底正式投产。三是抓深、抓准农特产品销售。在产品外销渠道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扶榕乐购”小程序和电商平台线上销售蔬菜、大米、肉类、鸡蛋等农特产品,1月份实现网络零售额100万余元;通过持续推进农产品进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实现农产品销售7.8吨6万余元。

  狠抓就业保障,稳定群众增收渠道。一是“家访”民工明底数。该县利用春节期间农民工返乡有利时机,分别于春节前后,先后组织网格员、结对帮扶干部对外出务工返乡人员进行全面摸排和贫困劳动力就业意愿动态摸排。经摸排,全县有意愿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为36565人。二是“武装”保护筑安全。大力开展“送岗入村、送岗入户”活动,及时将就业岗位信息送到群众手中。目前,共推荐企业用工岗位23483人次。解决“抗疫情·保送到”资金40万元,一次性口罩600个,协调该县信用联社捐资6万元购买干粮爱心包2000个。同时,对务工群众返乡后将收入存入县信用联社的,由县信用联社按比例补贴车费,实现外出务工人员“零距离选岗”“零风险出行”“零负担入职”。三是“并肩作战”保出行。强化卫健、人社、交通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全面畅通就业通道。对有外出务工意愿人员,由所在乡镇出具潜伏期14天内活动轨迹疫情管控证明,卫健部门负责进行健康体检,人社部门负责对接输入地用工企业落实就业岗位,交通部门负责协调车辆保障和出行保畅,多方协力确保务工人员顺利安全抵达务工目的地。目前,在榕江县委、县政府的积极组织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指导、协调下,榕江县第一批58名返岗农民工于2月14日顺利抵达广东东莞厚街客运站,成为贵州省2020年首批返岗农民工。

  狠抓内业资料完善,促进档案标准化建设。年后及时召开脱贫攻坚内业材料专题培训会,分批次组织各乡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扶贫分管领导、业务人员对脱贫攻坚内业档案进行一对一进行审查,并对内业材料整理工作提出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指导建议,指导22个乡镇(街道)、社区制作10户贫困户“一户一档”、“入户档案”“四卡合一”公示牌,1户非贫困户民情档案以及1个村级脱贫攻坚档案等样板档案。同时,要求各乡镇(街道)、社区在确保疫情防控万无一失的情况下,组织网格员和结对帮扶干部严格对照样板内业材料,举一反三,全面整改提升本乡镇“一户一档”“连心袋”“四卡合一”等内业材料质量。目前,完成6476户“一户一档”,6583户“连心袋”,7559户“四卡合一”等内业材料完善。

责任编辑:吴如贵【收藏】
上一篇:榕江:免费蔬菜水果送到战疫一线
下一篇:榕江县多措并举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