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分为开幕式、主旨报告、专题讨论、集中总结等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主题,对锦屏文书进行了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交流与探讨。
据笔者了解,锦屏文书是主要产生在以锦屏为中心的清水江中下游地区的民间历史文书。因20世纪60年代在锦屏最先发现,锦屏县率先进行抢救和保护,因而被命名为“锦屏文书”。锦屏文书于2010年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锦屏文书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仅次于安徽徽州文书的“中国第二大地方文书”。它全面记述和反映了明、清至民国时期500多年清水江流域少数民族地区以林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填补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缺少封建契约文书和缺少反映封建林业生产关系历史文献的两项空白。锦屏文书中大量记载林业生产过程和技术经验,对当今发展林业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破解清水江流域地区山常青、水长绿密码的“钥匙”。在2008年吉隆坡国际档案大会上,锦屏文书被认为是“中国诚信精神,世界生态典范”的载体。据不完全统计,黔东南州范围内民间保存的锦屏文书数量达40余万件,而锦屏县即保存有10万多件。截止2017年底,锦屏县已征集抢救了6万余件。为妥善保护锦屏文书,在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锦屏县已修建了锦屏文书特藏馆。2010年以来,锦屏县政府先后与中山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联合举办了四届锦屏文书学术研讨会,举办了两届大规模的“锦屏文书文化艺术节”。目前,已有中山大学、清华大学、贵州大学、凯里学院等高校在锦屏县建立了锦屏文书研究基地。(龙柳仙)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