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7月15日,记者随央视赴贵州省施秉县拍摄《指尖上的中国》,在僻静的马号镇黄古村苗寨,竟然发现,一个“没落的贵族”榉木群,而叹为观止。
记者刚步入黄古村口,眼前一亮,这一群上了“年纪”的榉木,它高耸云天,绿叶常青,但显得十分沧桑。
经目测,中间一株最大,估计高20多米,直径1.5米左右,遗憾的是一侧空心了,便自然形成了一个人把高的窟窿,但枝叶依旧繁茂,可惜它前面的一株榉木,饱经风霜,也变成了“光干司令”。
黄古村是该县一个偏僻落后的苗族古村落,现有230多户1250余人,群众居住集中,相对苗家吊脚木楼、苗族风俗习惯,尤其是古树名木保护较为完好,仅上百年的榉木20多株。
村主任潘应辉回忆,1998年,有几个老板进村出高价200多万元,收购这片千年榉木群,但寨佬坚决反对,因为这是老祖宗留下的“镇寨树”。
寨佬说,以前,有个村民硬是不听交待,却砍了一根老风景树,果真,寨上连死了几个人。
潘应辉告诉记者,村里也制定了《村规民约》,特别是封山区,严禁村民进山砍柴火,砍树子,偷卖古树,曾有20多人受到200元、500元的罚款。
他表示,下步将这些榉木等古树名木,进行挂牌管理,立下新条款,补充《村规民约》内容。
据了解,榉木,也称“椐木”或“椇木”,之所以称榉木为“没落的贵族”,一是由于榉木之后,以黄花梨为代表的红木家具开始占据高端市场。二是由于榉木本身的特点就具有“贵族”木材的气质。1999年,榉木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禁止采伐。(杨仁海)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