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迎接高铁新时代的到来,凯里经济开发区打造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园中园互动发展,努力实现园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顺应大数据时代,诞生电子信息产业园。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普及,社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日趋成熟,社会化网络逐渐兴起,信息通信技术迎来新一轮重大突破,产业发展模式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下,谁跟上形势、率先发展,谁就赢得主动权。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凯里经济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应运而生。该园区规划占地面积350公顷,预计总投资100亿元。按照物联网研发孵化园、大数据产业园、物联网推广应用园、物联网器件制造园(集成电路产业园)、服务配套区“四园一区”规划建设。目前已有16家企业入驻,同时园区中的数据中心、中科汉天下、中昊电子等企业更是顺应大数据时代和物联网时代的产物。
抓住大健康产业,发展民族医药产业园。2013年6月凯里经济开发区率先启动了民族医药科技产业园建设。贵州省提出大力发展新医药大健康产业后,将凯里经济开发区医药产业园纳入全省新医药战略发展规划,园区民族医药产业发展步入正轨,并快速发展。该园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园区年产值达150亿元以上,创税15亿元以上,提供1.2万个就业岗位,带动黔东南州50万亩以上中药材种植,真正达到实现将民族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经济优势的目的。目前,该园已引进苗之灵、苗仁堂、银菲生物科技、惠生源药业、新峰药业、苗珍堂生物科技、东南药业、飞云岭药业、贵州紫日科技等医药类企业入驻。
弥补工业短板,壮大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园。在黔东南州提出的“工业强州”战略中,凯里经济开发区充分发挥园区火车头及排头兵作用,率先发展,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将装备制造业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大力发展,抓住国家支持贵州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机遇,重点引进培育汽车及零部件、能矿产业装备和工程机械、精密数控装备、新型电子元器件等产业,培育发展农业机械装备,壮大装备制造产业园,形成布局集中、潜力巨大、特色鲜明、具有影响和辐射带动作用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弥补黔东南州工业短板,增强园区经济发展实力。该园计划通过3—5年努力,力争实现年产值300亿元以上,创造税收30亿元以上,新增就业人员13000人以上,培育年产值或销售额超亿元企业5户以上,新增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和著名商标3个以上。目前,该园已入驻西蒙斯电梯、贵龙客车、黄帝车辆尾气净化器等11户企业。
产城景融合,打造下司古镇,带动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利用下司古镇打造后带来的市场机遇,激发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微型企业园的市场活力,并带动整个文化创意园和微型企业园的快速成长,实现与黔东南州“旅游活州”战略有效“链接”。并依托大学城、科技城、人才城,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为技术向产品转换奠定人才支撑。同时利用沪混高铁商贸物流圈,加速人流物流聚集,形成企业、人才、产品、销售、旅游各要素无缝对接,集聚发展,提升园区城市品味。目前,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已入驻苗妹银饰、浙江特色工艺品、鑫田民族刺绣、东方刺绣、仰啊欧民族服饰刺绣工艺品等5家企业,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创意产业园的建设将有助于民族服饰、民族刺绣、手工银饰、特色工艺品的生产制造及对外宣传。(石炳利)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