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锦屏县隆里乡公共文化惠及村寨群众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5-01-28 10:25:53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冬日农闲时节,在锦屏县隆里乡隆里所村宽敞的文化活广场上喜庆的腰鼓敲起来,嘹亮的民歌唱起来,伴着音乐翩翩起舞……这样的场景以前只有在城里才能看到。然而,在隆里乡,学跳广场舞却成为了村民们每天晚饭后都开展的一项娱乐健身活动,悄然兴起的广场舞成为了隆里乡村寨新时尚。

  近年来,隆里乡始终坚持把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实施“文化强乡”战略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坚持把组织开展文化活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当作惠民工程的重要内容,加快构建起了覆盖全乡村寨、惠及全乡村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每年利用重大节日时机,举办各类文艺演出、文艺培训、送科技文化下村寨等活动,全乡呈现出了“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演出、月月有主题”的生动文化局面。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隆里乡积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该乡利用“一事一议”和上级财政补助资金90多万元建成达标乡综合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4个、多功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点1个,乡级体育活动健身广场1个,村级体育活动健身广场3个,基本形成以文化活动中心为龙头,乡综合文化站、文化广场为依托,农家书屋及文化室为基础的乡村文化设施,使广大村民群众学习有场所、娱乐有场地、休闲有去处,让乡村文化生活可以触手可及、人人参与。

  为推动乡村文化活动健康有序开展,隆里乡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务中心举办村寨文艺骨干培训班,指导村寨创作、编排、制作了《十奶奶夸古城》、《欢和歌》、《计划生育就是好》、《爷爷奶奶和我们》等一批村民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民族和乡土特色的文艺节目,并先后搬上乡村舞台,引来无数的村民群众观看和点评。这些来自村寨最基层的创作、编演的文艺节目中,既有倡导传承隆里优秀文化、革除陋习的小品,又有培养文明生活习惯、诚信计生、隆里古城保护、美丽乡村建设为内容的相声、舞蹈等。全乡组建了腰鼓队、汉戏、舞龙等18支业余文艺演出队,覆盖到全部村寨。2014年举办村级文艺骨干培训班12期,培训人数达400多人次,举办各种文体活动30余场次。每到傍晚,大大小小的村寨文化活动广场就会成为村民群众欢乐的海洋,广场舞、健身操等丰富的文体活动热闹非凡。隆里乡还针对村寨群众居住分散、信息不畅的情况,利用村村通“小喇叭”不受限制的特点,让广大村民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听到,实现有事情、有工作在广播上通知,方便快捷。村村通“小喇叭”在满足广大群众文化需求,把党和政府惠农政策宣传给村民,把实用的农业技术讲解给村民,提高了村民农业科技知识,在特殊季节播报森林防火、抗旱防汛等相关知识,改变了过去乡村工作靠“两条腿、一张嘴”的方式,传播乡村和谐理念,培育乡村和谐精神,营造乡村和谐氛围。

  如今,乡村公共文化惠及隆里乡百姓,大大丰富了村民群众文化生活。“村村有舞台,天天有歌会”已经成为隆里乡美丽乡村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张凯)
 

责任编辑:吴茜岄【收藏】
上一篇:锦屏县国土资源局三项措施狠抓效能建设
下一篇:锦屏国土:冒雨清扫家园(图)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