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区改造“惠民生”
近年来,黔东南地区经济稳步发展,苗乡侗寨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用电“卡脖子”问题随之凸显。2012年,凯里供电局启动“百村万户”低压台区改造惠民工程。
农村地区的台区改造工作,点多面广,资金有限。“百村万户”工程重点配合政府农村旅游点布局,在负荷实测统计对比基础上,对台区进行选点。台江县台盘乡阳芳村就成了首选试点,这也给革一供电所提高供电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少火灾是村民用电不当导致,但由于取证困难等原因,供电部门常被牵扯进去,我们要做很多解释工作,有时要应对法律纠纷,甚至承担无过错赔偿责任。”台江供电局负责人说。
“百村万户”工程既要解决用电“卡脖子”问题,也要解决用电安全问题。台江供电局优先改造木楼集中成片的村寨,并形成典型设计方案,实现改造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样板化。与地方政府“五改”(改路、改水、改厕、改电、改气)工程同步进行,解决了“表前表后”责任不清的供电服务难点。在具体工作中,供电局人员开动脑筋,采取了很多因地制宜的措施。在阳芳村,记者看到,原来安装在村民木屋上的电表,被集中迁移至水泥电杆上的表箱里;供电局自行设计镀锌铁支架架设表后线,将表后线与农户木板房有效隔离;表后线全部采用绝缘导线……
2012年10月,革一供电所又在革一乡田坝村实施台区改造,把用户电能表集中安装在电杆上,实现了集中抄表,集中抄表后,不仅提高了客户的用电质量,而且给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减了负,使他们能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做好优质服务,确保用户少停电、甚至不停电。
“村里、家里的电线都有绝缘胶管套着,不再担心孩子不小心触电,或者发生火灾了。”阳芳村村民杨华说。
“百村万户”工程仅是农网改造升级的一部分,是凯里的一个实践样本。近年来,贵州电网公司不断加大农网改造升级力度,助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
通过实施示范台区改造后,村民家中各类家用电器样样都可以用了,用电也安全多了,电压质量高了,卡脖子的问题解决了,线损也降低了,村寨的更加和谐稳定了。此项工作得到了南方电网高层领导的认可和赞赏。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