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榕江 整体搬迁农民变市民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03-20 10:22:54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处于月亮山腹地的摆王、摆拉村海拔1400多米,气候阴冷潮湿、土地贫瘠、交通闭塞、生产生活条件恶劣,2012年月亮山区农民人均收入只有3000元左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

  “即使给月亮山区通水通电也没用,那里不具备发展经济的条件,最后还是无法致富。”黔东南州州长廖飞在带领有关部门和榕江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深入月亮山区调研后与调研组一致决定,对月亮山区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整村搬迁——用城镇化解决农村贫困问题。

  按照黔东南州委、州政府的指示,榕江县委、县政府立刻付诸实践,将摆王、摆拉村民整体搬迁到榕江县城丰乐小区。

  3月5日,记者来到丰乐小区吴金土家时,没进家门,香菇炖鸡的香味已飘满楼道。

  从2013年2月搬到榕江县丰乐小区至今已一年,吴金土告诉记者,77岁的他如今终于实现了当一个城里人的美梦。“早上起来去楼下的健身场地锻炼锻炼,中午睡个午觉,晚饭后去串串门,找邻居下下象棋,日子过得悠闲自在。”

  上了楼,没了地,往后的日子如何过?

  精准扶贫,要的是可持续发展。

  如何让百姓“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有保障”,黔东南州委、州政府给出了百姓最满意的答复——用工业化解决百姓就业问题,用产业化解决农民致富问题。

  榕江县摆拉村村民潘贵宏用亲身的经历讲述了黔东南州委、州政府实施精准扶贫的成效。

  从摆拉村搬出来的潘贵宏一家如今生活得其乐融融。潘贵宏父母在社区里干了点简单的清洁工作,爱人在附近的木材厂工作,每月收入接近2000块。潘贵宏乐呵呵地告诉记者,“等到我爸妈60岁以后,还可领取养老金。我们现在找工作也很容易,政府创造了良好的就业环境,对我们进行就业技能培训,还引导我们就近创业,我打算先把病养好,明年就在自家门口找份工作,工资能按时发放,收入也不差,比起在外打工强多了。”

  整村搬迁来的摆王、摆拉村民如今“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有保障”,正是受惠于黔东南州委、州政府成功实施的精准扶贫。

  2012年至2013年,榕江县共完成扶贫生态移民搬迁770户3100人,其中摆王、摆拉村整村搬迁497户1783人。

  据了解,去年7月对第一批实施搬迁的月亮山村民的调查显示:半年内303户贫困发生率由搬迁前的68.9%下降到10.6%。

  为了让搬迁移民“搬得出、住得下、有保障、能发展”,该县在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整村搬迁的工作中,统筹城乡保障性住房,有效整合生态移民、农村危改、扶贫搬迁、城市棚户区改造等政策支撑体系,采取保留计生优惠政策和农村产权不变,配套住房、教育、就业、医疗、社保五项保障性措施的“2+5”模式, 通过精准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使他们真正摆脱贫困。(刘力维 周 清)

责任编辑:凌忠云【收藏】
上一篇:榕江县四项措施着力抓好民生改善
下一篇:榕江县工商局召开微型企业工作专项部署会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