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年来,雷山县不断探索总结社会管理经验,促进县域经济稳定和谐发展,全方位搭建“五大平台”,组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经常性、真情化、心贴心联系服务群众中转变作风、树立形象。
搭建调研平台,促务实调研经常化。督促建立领导干部经常性调研工作制度,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省县委、州委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全县重点工作、解决民生问题、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确定调研专题,由县级领导带队,深入开展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四进”调研活动,乡镇、街道、部门单位领导干部每年下基层开展“蹲点调研月”活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已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目前雷山围绕构建旅游强县战略,在全县范围推广“西江模式”促进了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巩固联系平台,促结对帮扶实效化。深化“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建立机关单位联系帮扶村、干部联系贫困户精准扶贫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四个一”和“三个全覆盖”驻村帮扶活动,今年以来,帮扶单位和驻村干部走访群众6100多次,为基层群众帮办实事好事300多件,协调资金90余万元。以切实推进“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的实际成效赢得了群众肯定。同时围绕解决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建立县级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基层党组织制度,指导培育基层党建示范点37个,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17个,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创新挂职平台,促指导提升科学化。为贯彻落实省、州、县委基层党建工作要求和结合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围绕中心、服务发展大局,健全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扎实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该县集中选派47名“讲政治,顾大局”、基层工作经验丰富、有发展思路的集团式帮扶单位党员领导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任职3年。“第一书记”到所帮扶后,通过扶强一个好书记、建强一支好队伍、谋划一个好出路、完善一套好制度、落实一个好保障、营造一个好环境,积极抓好党建工作,引导群众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切实加强了村书记队伍,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明显加快。
畅通民意平台,促干群关系密切化。建立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县级领导干部接待日、领导下基层调研制度,畅通开门纳谏、上门问计、走访谈心、定点接访、民情热线、县长信箱、政务网站等多条渠道,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认真分析会诊,列出问题清单,集中攻坚解决,确保了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回应、件件能落实。目前仅县政务中心办理事项50000余件,办结率达99%以上。
完善代办平台,促为民服务便捷化。全面推行党员干部为民服务代理制,积极构建县级政务服务中心、乡镇政务服务分中心、村级便民服务室“三级”代理服务网络,把服务群众事项分为证照办理类、政策咨询类、政策兑现类、创业就业类、民事纠纷调解类、公益事业类六大类,整合群众办理事项300余项,优化首问代办、受理转办、上门服务、全程代办、办理反馈等服务流程23项,积极为群众代理协调贷款、农产品运销、低保申请、政策信息咨询、邻里纠纷调处等服务项目,形成了“群众有所需,干部有所应,党员能服务”的生动局面。(王雪锋)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