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黎平岩洞发现160年前的侗族款首图章(组图)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10-10 08:58:47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10月9日,黎平县文物部门在该县岩洞镇竹坪村普查到了一枚图章和一盒印泥。据推算,该图章已有160多年的历史。

  据介绍,图章呈长方形,宽4.5厘米,长7.7厘米,章上纂刻着“黎平府委办十洞团务之戳记”等字样,为两行竖写。除了图章,还有一盒印泥,由于年代久远,印泥已成为固态,有些坚硬。


图为款首图章和印泥

  此图章收藏于竹坪村12组农民银振恒(84岁)、银锡稳(66岁)父子手中。父子二人称,此图章是他们的祖先留下来的,已经过8代人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图章呢?原来这是一枚款首章,银振恒的先辈人银学殷曾是黎平十洞地区(包含今黎平岩洞)的款首。


银振恒父子两保管的款首图章

  根据《竹坪村志》记载,十洞款首银学殷,是黎平县岩洞镇竹坪村人,生于嘉庆甲子年(公元1804年),卒于光绪甲申年(公元1884年),享年80岁。这是当时黎平府发给他的行政事务印章,他于五十岁时任十洞款首,据此推算,这枚印章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

  据了解,“款”是古代以及近代侗族社会特有的民间自治和自卫组织,款首就是头领,款具有原始氏族农村公社和原始部落联盟的特征,是古代国家组织结构的一颗“活化石”。严厉而极富权威的“款约”以独特的运动方式,约束并鞭策着族人遵章守纪,有礼有节,而侗族也由此被誉为“没有国王的王国”。

  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邓敏文,在著书《没有国王的王国》里,称“侗款”是维系侗族乡土社会和谐发展最为坚实的核心组织,千百年来长盛不衰,构成了底蕴深厚的侗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近,国家文化部发布《关于公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告》,黎平县民俗项目《规约习俗》(侗族款约)作为扩展项目,被列为第四批国家非遗文化遗产。 (陆书明 冯云飞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凌忠云【收藏】
上一篇:自驾游持续升温 占据黎平国庆旅游半壁江山
下一篇:黎平县高屯乡八舟村入选2014年“全国生态文化村”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