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凯里经济开发区在推进凯麻同城化建设中,顺应经济新常态,完善园区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民族医药、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文化创意等主导产业,构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产业发展体系,推进开发区在产业发展中实现转型升级。
做大园区规模,推进园区提档升级。眼下在该区港深科技园、电子信息产业园与江佑产业园之间,每天都可见到上百台机械的场平施工场景,计划在明年2月底前,把这3个园区与民族医药产业园连成一体,打造大园区,构建产业发展大平台。在现有西蒙斯电梯、贵龙客车、华宇玻璃等企业的基础上,把港深科技园建设成为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园,目前已入驻企业15家。另外,电子信息产业园已入驻企业21家,其中5家已建成投产。民族医药产业园已入驻企业13家,其中投产3家,其余正在加快建设。
对传统产业“退二进三”、扩能技改,推进产业升级。为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生产能力,该区扶持贵州黄帝车辆净化器有限公司建设二期工程及检测中心,扶持贵州中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升级改造,扶持贵州中昊电子有限公司搬迁进入电子信息产业园区,使该公司新建项目一期年产值达2亿元以上。对建设标准低、规模小、产能低下的正旭玻璃、华宇玻璃等10余家企业,采取用地、补助、奖励等扶持措施,实施异地搬迁扩能技改,促使企业向园区集中。同时,实施品牌战略,对成功上市的企业、获得注册商标、“贵州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进行奖励,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目前,全区涌现出2家上市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生产研发的30余个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了园区产业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快产业转型。近两年来,该区在下司古镇实施6平方公里的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其中规划建设的古戏楼、古牌坊、古民居、古城墙以及会馆、纪念馆、书院、芦笙广场等重点建筑得以快速改造或复建,修旧如旧,复古如古,古街古巷古色古香,努力将下司古镇打造成5A级景区。同时,该区正在规划或建设“中国·凯里民族文化产业园”、苗山侗水游乐园、淑里湿地生态公园、水上体育运动公园、黔东南州游泳馆等项目。另外,建成了“三线文化主题公园”,即将开工建设总库容为1391万立方米的下司上寨水库,依托清水江和滨江大道建设滨江新区,把开发区打造成大的景区。
围绕沪昆高铁凯里南站大力发展以商贸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该区抓住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优势,按照“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的发展思路,加快建设宝恒建材、中药材批发等现代物流项目,其中凯里经纬国际汽车城、新峰家具城、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已投入运营。正在沪昆高铁凯里南站建设公交车站、长途客运车站和大型商场、停车场、金融大厦、星级酒店等。常驰山与城、温州商城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和黔东南大学城、白午中学、翁义小学、白午生态移民城等重点民生项目建设,加快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聚集,争取到“十二五”期末,服务业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要提高到三分之一以上。(蒋建民)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