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从江县加榜乡抢抓机遇,充分优势产业与优势区域,大力发展利民产业,加快推进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利用地域优势大力发展第一产业
加榜乡地势复杂,农业发展基础薄弱,一直以来成为农民增收致富难以突破的最大瓶颈。加榜乡党委、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就必须在第一产业上围绕“特”字做文章,在提高效益上下工夫,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和香猪特色养殖业等,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一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据统计:加榜乡到10月份粮食播种,水稻良种推广6858亩,完成超级稻推广面积为1000亩、优质稻推广面积 2000亩、水稻规范化栽培技术推广面积为2000亩。完成平衡配套施肥技术推广面积为6858亩;粮食增产工程推广面积4500亩;玉米良种推广种植 2300亩;杂交玉米推广面积2000亩;杂交玉米望天田改种50亩;马铃薯种植面积2600亩,总产400吨。 2014年全乡推广油菜种植面积预计达1500亩,计划单产113.3公斤,预计完成总产170吨,今年落实在党扭村、达州村举办高产示范样板面积100 亩。蔬菜种植完成4800亩,其中1—3季度完成2700亩,预计秋冬种完成2100亩。
二是增强养殖业发展动力,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重点养殖香猪。目前,到9月份全乡生猪存栏8160头,出栏23040头;羊存栏640只,出栏320只;牛存栏3325头,出栏663头;家禽存栏16600只,出栏22865只;肉类产量569.5吨;禽蛋产量12吨,新增香猪养殖场1个。稻田养鱼 5670亩,预计冬季稻田养鱼完成105亩 、冬季培育鱼种面积71亩 、冬季囤鱼面积34亩 。
三、加强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到9月30日止,开展专业培训、以会代训、村寨讲课、现场培训等科技宣传培训46场次,培训1758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24份。并及时发放《病虫情报》,发放《病虫情报》13期,260份,完成病虫害综合防治12600亩次。确保做到“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建立科技示范村1个,全乡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户35 户。
利用苗族同胞创造的天梯“加榜梯田”发展旅游业
加榜乡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月亮山腹地最精美的画卷——加榜梯田。但由于服务设施相对落后,导致这一优势产业不能发挥明显的效益。
近年来,加榜乡按照“生态立乡,农业稳乡,科教兴乡,旅游活乡,商贸富乡”的工作思路,在旅游开发上,精心打造旅游品牌,全力助推转型发展。加快服务设施建设,扩大党扭至加车梯田景点范围,规划梯田景区摄影观光台,建设加榜梯田摄影基地。
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完善村容村貌整治。在现有的17户农家乐的基础上,扶持一批农家乐,完善旅店和零售店、饭店一体化的建设;加强旅游民族村寨管理。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带动服务共同参与。鼓励和扶持一批加工企业、小作坊,加大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地方特色产品的开发力度;带动群众就业,提升旅游服务业人员素质,采取“外出就业”与“返乡创业”相结合的方式,申请保护党扭至加车“梯田”商标权,打响加榜自然风光旅游的品牌。
加强传统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宣传
全力打造“加榜农耕文化博物馆”和“国家梯田公园”。因此,旅游不仅带来经济效益,更多的带来的是社会效益,提升了经济软实力,做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共享少数民族文化。加榜乡拥有充足的少数民族文化魅力,依托加榜梯田的少数民族农耕文化品牌,积极做好加车大寨梯田主景区规划,调研景区新亮点;打造下尧煨酒品牌,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挖掘民族文化遗产,传承少数民族特色。挖掘下尧壮族大歌文化遗产,利用电视、网络、微博等媒介宣传下尧 “壮族大歌”;加强传统原生态民族村寨保护工作,保护好加车、加页、党扭等村苗族村寨;以文明村寨“下尧村”为试点,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申报一些文化传承项目、传承人和文化保护单位。
发展优势产业,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加榜乡社会和谐发展,让外界感受到加榜人民的精神风貌,看到加榜经济蓬勃发展的朝气。加榜乡党委政府主动作为、创新思维、齐心协力开创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局面。(刘朝富)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