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民利,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
执纪为民、维护民利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在当前各种侵害群众利益现象严重的情况下,严格监查,维护民利有利于保障中央、省、州各项富民惠民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整治社会关注、群众关切、基层关心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抓好“纠风惠民”专项行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由县第一、二、五纪工委牵头对农扶、卫生、民政、社保、教育五个主要涉农部门2011-2012年管理使用的涉农专项资金进行了全面检查,查纠资金154.23万余元,责任追究4人。
抓好诉求渠道畅通,深入推进“三访”常态化。围绕领导集中接访、化解矛盾纠纷“六个一”、“民声”信息收集、“民求”呼应、“民生”保障等工作机制的落实,“三访”工作常抓不懈,全年共接访群众114件128人次,其中领导集中接访13件22人次。
抓好廉洁新农合“防火墙”工程创建,管好百姓“救命钱”。针对新农合资金运行存在的突出问题,谋划设计了“岑巩县廉洁新农合‘防火墙’监管工程”,实现了新农合基金的事前风险电子预警、事中分级分类处置、事后连带责任追究的“科技+ 制度”监管模式。运行以来,新农合资金使用额从年初的每月700余万元下降到下半年每月500余万元,取得了一定成效。
抓牢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着力夯实监督终端。在全县各乡镇设置监察室并全部挂牌运行,行政村全部配备村级纪检员,村级纪检员报酬由60元提高到80元。认真开展政风行风建设,完成了38个服务窗口55个基层站所的民主测评工作,发现问题244个,提出整改意见107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66个。
重拳出击,打出反贪惩腐“组合拳”
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是案件检查人员与违纪违法分子进行面对面的直接较量,是纪检监察机关履行职能的重要标志。按照中纪委提出的“当前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工作思想和“四转变四为主”的要求,坚持“苍蝇”、“老虎”一起打,始终保持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高压态势。
强化安全意识,坚持教育为先。始终牢固“办案安全无小事”的观念,把办案安全放在首位,整理汇编了《岑巩县纪检监察机关安全文明办案手册》,举办了安全文明办案培训,进一步增强安全文明办案意识。
建制度抓规范,协同作战出重拳。始终坚持把安全文明办案防范机制建设作为办案安全的重要保证,建立了《岑巩县纪检监察机关办案制度》、《谈话室使用审批制度》、《办案安全防范预案制度》等9项制度并上墙,制定成册发放到纪检监察干部手中。时刻绷紧安全办案这根弦。3月投入使用以来,谈话26人次,突破较有影响的案件6起,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同时,县纪委均多次召集召开了反腐败协调会议,牵头完善反腐败协调小组信息沟通制度、联合办案制度、案件移送跟踪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使反腐败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各司其职、积极配合,在查办案件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实现由“单兵”作战向“协同会战”转变,打出反贪惩腐“组合拳”。
强化硬件保障,探索“三防”机制。投入10余万元用于谈话室设备购置和室内装修,进一步强化案件查办工作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以“人防”为基础、“技防”为保证、“心防”为关键的“全天候、全方位、面对面、近距离”的安全防范机制。
全年查办党政纪案件39件、同比增长78%,党政纪处分40人、同比增长67%,移送司法机关处理4人,追缴清退违纪资金236.16万元。严肃查处了一批侵害群众利益等案件。切实加强案件审理监督管理,实现了办案零事故。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