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有一种风格叫带动——访全国人大代表、天柱县石洞镇红平村妇女杨爱东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12-19 14:20:38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2013年2月27日,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各大媒体公布了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的2987名代表名单,其中贵州省的73名代表中,一个陌生的名字——杨爱东便在其中。

  杨爱东,一位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养猪专业户,石洞镇红平村人,今年51岁。她终于成为天柱县54年来,天柱县籍的第二位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位农民出身的全国人大代表。(1959年召开全国第二届人大时,天柱县交通局局长秦必相曾当选为天柱县第一位全国人大代表)

  2013年3月,杨爱东代表走进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与近3000代表一起聆听温家宝总理、吴邦国委员长的工作报告和其它领导的报告并审议,投票选举国家领导人,首次履行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

  2013年3月29日,在这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的日子里,笔者慕名采访了杨爱东。她虽是老乡,我老家与她家只隔4华里,但我们并不相识。浓浓的石洞口音,相同的侗语交流,拉近了我们互为陌生人的距离。她打开了话匣子,把自己的创业、进京开会情况娓娓道来。

  那是1984年,天柱县的农村改革步伐走过了三年。农村实行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实际上的“分田到户”后,农民已不再整天“口朝黄土背朝天”,他们有了更多的除农业以外的发展空间。那一年,22岁的杨爱东与本村王甲海结了婚。夫妻俩开始赶“转转场”,其实也不是做生意,而是市场调查,了解鸡、鸭、生猪和饲料的价格行情、商品销路。湖南会同,天柱临县锦屏、三穗、剑河等10多个县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同时也记满了笔记本。第二年,他们买了十多只猪仔,养起了猪。1987年,累积了养猪经验的她,建起了一个占地300多平方的小型养殖场,买来鸡苗、鸭苗和良种猪仔,开始了有规模的创业之路。每一天,两口子起早摸黑,喂饲料、清扫猪舍、消毒、为猪洗澡,忙时常常忘记了吃饭。一头头猪在他们的精心饲养下,变得肥壮。同时,她还买来科技书籍,从书中寻求养殖技术。根据发展需要,又扩建了猪圈和修建了沼气池。后来,杨爱东的养猪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她根据市场需要,专养母猪,出售猪仔,圈里存栏母猪就有30多头。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不断增多,养猪农户越来越少,养母猪的就更少了。猪仔市场越来越看好,她终于发了“猪”财。

  她饲养的是优质瘦肉型良种商品猪,猪多肥多,她在自留地和责任山上栽柑桔、金秋梨、枇杷等果树,在树下养土鸡、土鸭。如今,她的猪场存栏生猪大小170多头,年纯收入达8—10万元。杨爱东养猪致富有了名气,村里的乡亲纷纷上门参观,拜她为师。她想,我一户富不算富,必须带动大家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2010年,杨爱东夫妇开办了饲料加工厂,建立了养殖小区,还在村里成立了养猪协会,走互助合作道路。她以自己的养殖场作实验基地,给养猪户上养猪技术课,介绍科学养猪方法。由于眼见为实,杨爱东终于带动了村内外200多户村民科学养猪,仅她所在的下爱村民组21户中,就有19户从事规模养猪。女青年龙娈久,参加了杨爱东的养猪专场培训后,放弃了外出务工的念头,养起了猪,从十几头养起,至2012年就有存栏生猪200余头。村民杨政西苦于没有资金养猪,杨爱东主动借钱给他,赊猪仔给他养,如今他办起了养猪场,年纯收入5万多元。村民杨学照在杨爱东的指导下,办的养猪场十分红火,前几年通常存栏生猪300头左右,年出栏1000多头。近年来,在杨爱东的带动下,全村办起了14个养猪场,使更多的农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荣誉,终究降临在杨爱东这位普通劳动妇女身上。由于她在发展养猪业方面有显著成绩,2009年,她被省妇联评为“贵州省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2010年被中共天柱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第一期“县级拔尖人才”称号。2010年至2012年,她先后被州妇联授予“中帼创业带头人”、省妇联授予“双学双比女能手”、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在采访中,杨爱东还谈到赴京参加全国人大会议的情况和感受。说到感想,她十分激动。她说,这次选我当全国人大代表,这是我做梦也不敢想到的,这是组织的信任,人民的重托,我一定要当好这5年的全国人大代表,忠实覆职,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杨爱东从未出过远门,也从没有坐过飞机、火车,最远的也只是凯里。2013年3月1日,这是她一辈子难忘的一天,在贵阳龙洞堡机场,她与贵州代表团的代表登上了北去的飞机,心情久久地激荡着......

  在北京的贵州代表团驻地,在70多名代表中,杨爱东除了在电视上看到的赵克志书记外,第一个认识的是贵州省人大民族宗教侨务委员会副主任杨贵新女士。这位中共贵州省纪委原副书记,原籍天柱县高酿镇甘洞村,随父在剑河长大,七十年代曾在甘洞当“知青”,任过高酿小学教师、水洞公社党委副书记。杨爱东说,杨主任这人很亲和,能说一口流利的侗话。这次听说天柱来了一位侗族女代表,她便主动来认识,还特意从贵阳带了一个绣花荷包到北京后送给我畄念。杨贵新用侗语与杨爱东拉起了家常,谈家乡的变化、昔日的侗族风土人情。杨爱东还向杨新贵反映过石洞至水洞这条“水泥”路的状况,希望她能向有关部门反映,使之尽快变成真正的水泥路,改善水洞地区的交通状况。两位侗族女代表无话不谈,亲如姐妹。听说贵州的代表中,有一位是来自从江县洛香镇的养猪大户梁文同,杨爱东主动找到他,交流养猪技术和经验。在贵州代表团驻地,有记者问杨爱东等8位农民代表:“如果让你们搬进城里生活,你最担心什么?”她和另一位农民代表说的实话是:“我最担心生活不下来。”杨爱东告诉记者,我希望的是把农村公路修好,解决路况差问题,即使通了路的,路宽标准也要提高。我把话题引到城镇化、农民进城方面,想知道一位农民的想法。杨爱东认为,城镇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怀,这也是一种趋势,但具体情况也要具体对待。她认为,农民进城也不是绝对的幸福目标,土地是农民生活的重要基础,如果搬到城市没有务工经商的条件,吃什么?有条件的可以去,没有条件进城的,为什么不可以安心建设新农村,在农村发展的空间也是大的。杨爱东告诉笔者,几年前她花20万元建了一栋四间三层楼房,如果在城里现在20万元不过能买60平方套房。

  记者问杨爱东:你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写了什么样的提案啊!她告诉我:写了一份建议,标题是《关于要求规划立项建设贵州省天柱县到湖南省汇通县高速公路的建议》。

  3月19日,杨爱东从北京戴誉归来。天柱县四大班子为她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听取她的报告。县委副书记陆显武嘱咐她要宣传好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模范作用,及时客观反映基层呼声,把产业做大做强。县人大主任姚学银希望杨爱东在五年内当一名最优秀的全国人大代表,并亲自把鲜花献给她。县领导的鼓励,使杨爱东受到了很大鼓舞。

  采访结束,一个问题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一个靠养猪,年纯收入10万的农民,也许在我们当今社会已不算新闻,但是杨爱东那种以勤劳致富,并带动村民致富,用勤劳实现梦想,创造物质文明,这是我们当今的一种可贵精神,也是一种创造幸福的精神体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的“小康”,离不开实干加巧干。

责任编辑:杨萌【收藏】
上一篇:天柱县就业局举办GYB创业培训班
下一篇:天柱县创业园区老板踊跃参加免费创业培训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